過了六年,感覺就像是六輩子那麼久,我離開了Facebook。

  時至今日,還是會有人問我是否懷念在Facebook工作的時光。我當然懷念。但是說真的,我也想念能喘口氣的時後。我在Facebook的時光宛若一趟美好的旅程,是不能夠重新複製或重現的,為此我會一直懷念它。Facebook有很多值得我想念之處,但特別是初期那段日子,那是很寶貴的時光。我想大部分在新創公司中做事的人都會有類似的感受,這也就是為什麼在矽谷創業這麼容易。

  身為新成立公司一分子的感受是無可取代的,你完全沒概念未來會發生什麼事,只覺得一身幹勁藏都藏不住,而且你知道不論這條路會走向哪裡,你都會一直覺得跟身邊這群陪你走過這段旅程的人有一種特殊的聯繫感。

  離職後,我就展開了為期一年的巡迴演講,在這期間,我跟世界各地的人建立了連結。躲在矽谷的世界裡這麼久之後能到處移動,感覺很充實,又令人興奮。我講了許多自己在科技和媒體交會時做過的事、描繪未來行銷趨勢的藍圖,我不時提到「社交」、「地方」和「行動」等等這些觀眾想聽到的關鍵字,同時我也確保自己有分享真實、有關聯性的建議。

  其中一件讓我真的很驚嘆的事,就是不論我到世界上哪個地方,不論我演講的主題是什麼,每個人都來找我問同樣的、非常私人的問題:我要怎麼知道我的孩子在網路上做什麼?我要怎麼確保自己不會在職場上被更年輕、更懂科技的人淘汰?我要怎麼在網路上創造一個比其他牌子更突出的品牌?我要如何阻止我先生在床上玩iPad?

  就在這時候,我發現了自己的使命。我在Facebook的時候,一直都是那個「說故事的人」—─那個總是像布道般提醒大家不要忘記科技世界外還有真實人類存在的人,那個告訴大家Facebook在全世界是如何用在使人們的生活以更令人期待和更特別的方式變得豐富多采的人。

  說來諷刺,同樣的工具能讓大家開心、創造出無限的社交和經濟機會,也能讓人徹夜未眠、焦慮煩躁。我在巡迴演講的那年中,發現世界上有數百萬人雖然在每天的生活都運用到這些科技,卻覺得喘不過氣、沒有安全感,以及對於這些科技到底怎麼改變了自己的生活、家庭和職業而感到迷惘。

  甚至我也發現在我的生活中,科技和非科技的時刻也快要失衡。大家常常討論關於工作和生活的平衡,但是現今社會裡,是科技和生活的平衡比較有問題。身為一個在全球巡迴演講的企業家,同時也想跟家人、朋友和團隊保持聯絡的我,進入幾乎要控制不了我的筆電、手機和平板電腦,而是由它們反過來控制我的狀態。要永遠保持「在線上」這件事讓我壓力很大,我一直努力維持永遠都是連線狀態,而當我在一年後,回過神來的時候,我已經旅行了二十五個國家,交了數百個新朋友和工作上的新聯繫人,成立了一個新的攝影棚,並且推出新公司。可是這段時間過後,我已經忘記沒有機器黏在我手上的生活是什麼模樣了。我已經忘記要怎麼把插頭拔掉,單純享受身邊人的陪伴了。我已經忘記怎麼活在當下了。

  所以我定下了一個任務:我想要幫助別人打開美好生活與網路線之間的死結。

  現代生活是很複雜難解的。為了要追上最新的應用程式、網站、工具和小發明,可能會讓你覺得喘不過氣來。在數位時代為人父母可能會讓你想要抓狂。想在這個一舉一動都會公開被記錄下來的時代探索專業生涯、愛情、友誼,即便一切都沒有問題,仍會讓人覺得很迷惘,而最糟的狀況下則可能會斷送職業生涯。但是這並非必然的結果。科技是用來讓生活充滿不同的意義,而非讓生活充滿恐懼的。與他人連結可以是一件很有利的事,並不需要如此沉重。灰色地帶可以成為機會的來源,不應該成為讓人感到不安的緣由。

  網路、社交網站,還有智慧型手機,為我們帶來美好的新工具和新的溝通、合作、與他人生活的方式。我們可以利用這些事物來改變生活、感情、事業,和社區。我們可以協助重新定義並賦予藝術、文化和娛樂生命力。我們可以找到平衡,重新探索活在當下的意義。也能利用新科技來了解、解決一些在Facebook出現之前就一直影響全世界每個人、每個社區的溝通難題。

  我會分享一些自己的故事、經歷過的困境、打贏的勝仗,還有我在跟科技新世界互動時遇到令人難忍的事件或大受震撼的經驗。我將會談談數位世界原住民的人生(比方我自己的孩子)在未來幾年中會是什麼樣子,以及第一代數位時代的父母會遇到的挑戰。他們的孩子會完全跟網路一起長大,所作所為都會記錄下來。我也會談談要如何利用科技來處理重要的事物。



本文摘自《玩弄臉書:Facebook行銷總監蘭蒂˙祖克柏的網路解惑與工作故事》

文章標籤

titan編輯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