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1.gif 

 

我時刻被予以提醒,這年頭沒有人讀魯迅了。 

就好像尋找30A4資料夾一樣,能夠選擇的款式與質感顏色,已經微乎其微了。

 

但閱讀是那麼私密與獨自衝鋒陷陣的事件,哪怕老派過時,總能讀出些精神來。

 

上回說到洪範版的魯迅散文集與小說集,是入門的兩本。

 

而後這期間,又看上了七本全套的魯迅雜文集,還有八本魯迅譯文全集,一口氣全陸續扛了回家。

 

讀雜文,更能讓我嗅聞那個時代的特殊氛圍,編了七本的魯迅雜文,總共收錄兩百六十九萬六千字,我很驚,他有這麼多話要說,碎話、隨感、評論,包括連寫得極為簡短的譯序,都瞧見他字字說得真切。

 

我讀有一篇〈論他媽的!〉,這篇把「他媽的」三個字做了追本溯源,從晉到唐,這三個字成了階級的卑劣,成了有聲或無聲的國罵。

 

但偶而也有例外的用法,或表驚異,或表感服。

我曾在家鄉看見鄉農父子一同午飯,兒子指一碗菜向他父親說:「這不壞,媽的你嚐嚐看!」

那父親回答道:「我不吃。媽的你吃去罷!」

則簡直已經醇化為現在時行的「我的親愛的」的意思了。

 

最後魯迅寫上這一段,總會讓我想起賈樟柯的電影,或者早期張藝謀的「秋菊打官司」。

 

第七本雜文全部收錄他為翻譯的作品所寫的譯者序言或說明,或許旁人看來實在無趣,可我卻從這些小文又去翻找出魯迅譯文,這回,更讓我驚訝了……

 

魯迅譯文全集總共有八冊,收錄了三百六十五萬六千字……有法國科幻小說經過他的譯筆化成古典章回小說,光看形式很令人莞爾;有日本文學家白樺派各家在報章雜誌發表的雜文、散文、小說,非常寶貴,這些外來文字當時恐怕沒有什麼著作權問題,魯迅一篇一篇翻譯,引進了大量的文學思潮,價值相當驚人;有俄羅斯童話故事;有法國小說,看來是從日文版本再翻成中文的。

 

我檢視這沉甸甸的八本譯文,我翻找秦賢次編寫的魯迅年表,他22歲從礦路學堂畢業到日本留學,一直到他56歲死前的〈因太炎先生而想起的二三事〉(未寫完),三十多年的時間,可以說幾乎是日日寫,時時寫,拚命寫……

 

而六百多萬字還不包括他的小說與散文,就我手邊的散文詩歌也有四十八萬字……我總想那一筆一劃可不是電腦鍵盤敲敲敲,敲出來的,而是伏案寫寫寫,寫出來的,那敬畏,如同上故宮在玻璃罩前親眼見明朝《永樂大典》的一筆一劃同樣令人驚嘆、奇異、五體投地……  

 

剛剛才扛回這兩套全集,相較於這年頭沒有人讀魯迅這樣的式微,其實我更看重自身所栽進的,是一個奮力與時代搏鬥的狂人姿勢,這個姿勢以手中的一隻筆,試圖改變一些什麼,而他所如此拚命書寫的,我要慢慢抽絲剝繭,一本一本慢慢讀。 

 

DSCN2444.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itan編輯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