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標_褚士瑩.jpg 

最近某個禮拜一去吃了一家新開的日本料理,可以說經歷身體與精神雙重的折磨,對於味蕾與腸壁絨毛都是一場嚴峻的考驗,元凶就是這盤牛蒡炒牛肉,竟然甜得像是飯後甜點,誰說現在國際糖價攀升的?真是一點都感覺不出來。

這頓令人飽受驚嚇的一餐後,我不禁對於響應「每週減少一次外食」跟「週一無肉日」兩個提案,重新慎重考慮起來。
也許,很多人還沒意識到,報紙上隨時在討論的世界糧食危機,其實跟我們外食還有肉食的習慣,有著密切的關係。

為了要幫助地球節能減碳,同時增進個人健康,英國提倡每週一天晚餐自己在家開伙,因為減少開車,減少食物浪費,也減少過度精緻處理食物的過程中,所需要消耗的能源,這些都可以具體詮釋成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減少。

同時,英國前披頭四樂團的保羅.麥卡尼(Paul McCartney)爵士也帶頭推廣「週一無肉日」運動,呼應比利時根特市(Ghent)在此之前一個月開始的「週四無肉日」,媒體無國界,影響所及就連台灣民間也發起山寨版的「週一無肉日」平台,力邀餐廳推出「友善素食食譜」,目標是餐館週一提供三分之一無肉菜單供消費者選擇,最好還能結合量販業者,推動素料專櫃,並且結合航空業者,推動機上無肉餐,舉辦無肉餐高峰論壇等等,看來好像認真做的人,明年就會當選上十大傑出青年的樣子。

外食族每週一次在家開伙,是希望能夠減少開車跟餐廳食材的浪費,週一無肉,則是希望藉由減少肉品的消費,降低畜牧業對地球造成的環境傷害。

我自認是環境愛好者,但是比較屬於「白目」型的環保人士,最怕人家脫離科學根據,自行演繹環保戲碼,這種戲碼的模式通常是這樣的:既然有週一無肉,為什麼不乾脆一週無肉?既然能夠一週無肉,為什麼不一個月無肉?一個月不吃肉那就終身茹素不好嗎?本來說好一週一天,說著說著變成要吃長齋,那算了,讓愛吃素的人自己去吃素吧。

每次有什麼好點子,總是被這種人破壞掉的。

別忘了,保羅.麥卡尼雖然自己長年吃素,也只鼓吹一週一天,並沒有希望全地球的人類都跟他一樣變成草食動物。

人家一年一度透過「飢餓三十」募款,偏偏就有人要自行加碼,每週來個一次飢餓三十,也沒捐錢,以至於完全看不出他常常挨餓跟行善有什麼關係。

明明強調「樂捐一日所得」的活動,新聞中就一定會出現明明已經命苦得半死的人,偏偏要把一輩子的家當全部捐出來。
有年英國馬拉松路跑募款,明明是一場媒體造勢,偏偏有個四體不勤的藝人,自己決定全國遶境連續跑四十多天,每天都跑一個馬拉松全程,後面還跟著一輛冰淇淋車,分送免費冰淇淋,弄得全國每天都擔心這個傢伙會不會心臟病暴斃在路上。

幾年前我介紹中國大陸的年輕夥伴做的「多背一公斤」讓台灣的讀者認識,鼓勵大家旅行的時候順便多帶一公斤的學雜用品捐給偏鄉的小學,結果最近就有大學講師,沾沾自喜地跟我說他們現在都帶著學生在推廣「多背五公斤」,雖然我嘴上說:
「哇!太棒了,你們真的很厲害耶!」
心裡面其實想的是:「你們這種人真的很討厭,我管你背幾公斤,一百公斤重死了也不在乎,幹嘛這樣啊?一公斤不好嗎?一定要比人家多嗎?越多就越好嗎?」

早在台灣年輕人沾沾自喜多背著五公斤旅行,大大增加碳足印的時候,發起多背一公斤的中國大陸團體,已經早就強調就算兩手空空不背一公斤也沒關係,帶個腦袋去就行了,因為偏遠地方的孩子,最缺乏的不一定是物資,而是藉著去跟孩子聊天,讓他們能聽到外面廣大世界的故事,進一步有了能做大夢的能力,一公斤的學雜用品,原本也就是代表一份來自外界的關懷,從來就不是「兩岸比一比,看誰才是愛心大力士」的膚淺競賽。

再說,在家開伙,本來就沒有一定比外食節能減碳的必然性,除非做飯的時候:
燒沸水時蓋上鍋蓋節省0.5 kg二氧化碳排放。
做菜時鍋子對準瓦斯爐或電爐正中間節省0.8 kg二氧化碳排放。
微波加熱取代傳統加熱菜餚每一份菜能節省0.3 kg二氧化碳排放,五道菜就是1.5kg。
可是如果沒有說清楚,久而久之就會產生「在家煮飯環保救地球」的奇異邏輯。

相同的,少吃肉的確有重大的環保效果,若能說服全美國每個人每個星期都有一天不吃肉,節能減碳的效果就相當於路上少了八百萬輛汽車,因為除了飼養過程製造的污染,肉品的運輸,飼料的種植,動物糞便分解過程中釋出的甲烷氣體,甚至牛反芻過程打的嗝、放的屁,加起來就是那麼可觀,可是光推廣「週一無肉日」,沒有說清楚,就很容易簡化問題,讓一般人誤以為肉是壞東西,或是「吃素環保救地球」有直接的因果關係,而不知道正確的解讀是:素食並不一定比肉食低碳,只是如果你想要藉著改變飲食習慣,來為地球氣候變遷貢獻一分心力的話,那麼少吃點工業化畜牧養殖的肉,的確是減少環境傷害一個相當直接有效的方法。

減少肉食可以減緩地球氣候變遷,同時幫助全球糧荒的問題,也避免更多動物受到不人道的對待,這個論點最早是根據二○○六年的聯合國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公布的一篇調查報告〈Livestock Long Shadow(牲口的長影子)〉裡寫的,報告中指出畜牧業佔了全球18%的二氧化碳排放,其中包括亞馬遜原始森林不斷被清空來飼養牲畜的後果,但是少吃肉,是否就可以如報告中所說幫助減緩地球氣候變遷呢?事實並不如想像中那麼簡單,因為並不是所有動物的肉都消耗相同程度的資源,一個小農戶在自己家的後院養牛,吃院子裡本來就有的草,並不會因此而增加二氧化碳的排放,只是進入大自然原本短期的碳循環規律之中,基本上還是碳平衡的,造成氣候變遷的並不是「肉」這種東西,也不是「吃肉」這個行為,而是針對大型商業畜牧,為了提供動物飼料,砍伐森林,種植牲畜吃的玉米、黃豆,種植過程中噴灑農藥,土地使用化學肥料,交通運輸等等,對於自然環境造成的影響加總。

可是,並沒有人跟我們講清楚,就算天天吃素,如果吃的是使用大型農機具耕種,砍伐森林開墾種植出來的黃豆,那麼增加的二氧化碳排放,還遠超過小農在自家後院草地上飼養的牛隻。

英國的媒體《衛報》(The Guardian),並沒有看在披頭四的分上,想也不想就失心瘋似的支持週一無肉日(meat-free Monday),而是在標題上理性變化,變成「less meat Monday(週一少吃肉)」,而且還強調,如果不是週一也沒關係,每個禮拜隨便找一天都可以,就是要讓好的倡議變得簡單,容易執行,但不至於簡單到違反科學的道理,才能禁得起考驗,有成功的機會。反觀我們無論在談樂活還是低碳生活等等新觀念時,常不知不覺設下太高的門檻,明明帶一公斤就好的公益旅行,最後也變成如果不背五公斤就沒愛心,只怕會曲高和寡,無疾而終。

一盤難吃的牛蒡炒牛肉,能夠帶來這麼多啟示,平心而論也算值得了!

※本專欄下次上線時間2010年9月10日
摘錄自褚士瑩7月新書《每天多愛地球一點點》,全台熱賣中!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itan編輯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