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愛◎著

「可能是因為我自小就沒有受到過父母親的稱讚,所以對任何事都非常沒有自信。因此我現在就想要多稱讚我的孩子。」

某一天,來到輔導室的一位媽媽,為了不讓孩子重蹈覆轍地受到跟自己一樣的傷害,因此對孩子任何一點小小的行為,也都會誇張地予以稱讚。那麼,孩子的自信心果然就會充沛而會形成健康的自尊感嗎?

適度的稱讚,雖然會成為讓孩子維持良好行為的良藥,但是過度的稱讚,卻會讓孩子產生「唯有做對,才能得到愛而存活下來。」的心理而造成負擔感。即,比起自己的判斷,孩子會更去在乎「別人會怎麼想呢?」「我到底要怎麼做才會受到稱讚呢?」而生存下去。所以,跟媽媽的期望值並不同地,過度的稱讚有可能會妨害健康自尊感的形成。

不過大部份的媽媽,在遊戲中都會犯下同樣的錯誤。下面的例子,就是在媽媽陪孩子玩遊戲的時候,最常出現的典型錯誤範例:

孩子(坐在房子的模型前面看著房子)我們家。
媽媽 (用有些激昂的聲音)嗚─哇─,小娟家真的好棒喔。
孩子(把洋娃娃拿過來,放在鞦韆上)
媽媽 哇─,小娟真的好乖喔,讓娃娃坐在鞦韆上了呢。
孩子(把鞦韆盪了起來)
媽媽 嗚─哇─,娃娃好高興呢。

媽媽的確有把所有的注意力,全都集中在孩子身上陪他玩。但是如果媽媽每天都用同樣的方式來陪孩子玩,那麼遊戲的時間將會很難超過十分鐘。大部份的媽媽都感覺不到這是一種錯覺,而盲目地認為稱讚可以讓孩子產生自信。相對地,孩子為了把焦點集中在可以獲得稱讚的事物上,而會忘了去思考自己真正想要的東西是什麼。導致孩子並不是按照自己喜歡的事物,而是瞄準媽媽喜歡的事物來過日子。

更嚴重的問題是,這種行為並不單單地止於跟媽媽的關係上。孩子也會為了向媽媽以外的其他人獲得稱讚,而去尋找那些人喜歡的事情來做。那麼可以遏止這種惡性循環的正確遊戲態度又是怎麼樣的呢?

孩子(坐在房子的模型前面看著房子)我們家。
媽媽 (用跟孩子同樣的聲調)啊,是我們家呀。
孩子(把洋娃娃拿過來,放在鞦韆上)
媽媽 讓娃娃坐在鞦韆上了呢。
孩子(把鞦韆盪了起來)
媽媽 嗯,妳在幫她盪鞦韆啊。

如果以這樣的態度來陪孩子玩,那麼媽媽消耗的體力就會比較低、陪孩子玩的時間自然也會拉長,而且孩子也就會有時間來思考自己真正想要玩的東西是什麼。就這樣,當孩子把焦點放在自己喜愛的事物上同時,也會去考慮別人的眼光,而會下一個最適當的決定。這也就是擁有一個健康自我尊重感孩子的特徵。

媽媽也是遊戲專家.jpg  

《媽媽也是遊戲專家》
李永愛◎著  孔祥柏◎譯

跟孩子講道理,不如跟孩子玩遊戲。
80道豐富的遊戲菜單,為你打開孩子內心的真正需要!

送給未來父母、新手父母、老師、 保母與想瞭解孩子的大人們!
「能夠掌握孩子的內心想法,也就可以為他的未來鋪路!」──作者 李永愛(兒童輔導博士)

原來成為父母,才是學習當父母的開始。
如果世界上有各種專家,也許你該成為自己孩子的遊戲專家!

兒童行為臨床經驗豐富的李永愛博士說,一起玩遊戲吧!
但不是「讓」孩子玩什麼遊戲,而是「陪」孩子一起玩遊戲!

一起玩大風吹,可以大大改變你和孩子的關係!
一起玩照鏡子,能夠建立孩子的自我尊重感,擁有自信,知道自己是世界上獨一無二!
一起玩撿木棒,可以調整行為散漫,提高學習能力!
一起玩丟海綿球,可以不生氣,把憤怒情緒轉化積極的價值觀!

只要是孩子想玩的遊戲,把主導權交到孩子手中,就能開啟他的創造力與責任感。
80道遊戲菜單,可以突破孩子的心理障礙與表達內在需求,
當孩子的心向你真正敞開時,當父母就是天底下最美最滿足的時刻!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itan編輯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