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訴別人我們在肯亞生活過一年時,最常聽到這些問題:


  「你們都吃什麼?」


  「因為沒有食材,你們沒辦法做韓國料理吃吧?」


  唉唷!可不是這樣喔!我們在這裡不只吃了白菜泡菜、辣蘿蔔泡菜,還吃了炒章魚、豬腳、韭菜煎餅、醃黃瓜⋯⋯而且還是自己做的呢!就跟世界各地一樣,肯亞最常見到的亞洲人是中國人,而且我猜肯亞最熟悉的亞洲國家應該也是中國,這點從我們走在路上最常聽到「你好」就能料到。最近,中國替肯亞免費鋪了一條貫穿奈洛比的八線道高速公路,所以到處都掛著紅色的旗子。這裡中國餐廳很多,僑民也很多,所以市場裡的中國食材相當豐富。


  除了最基本的白菜和蘿蔔之外,韭菜、菠菜、小白菜、蒜頭、辣椒在這邊也很常見。以蒜頭來說,有肯亞產和中國產可以選擇;辣椒粉則比較難買,所以醃泡菜的時候,我是把當地買來的紅辣椒磨碎,再加上韓國帶來的辣椒粉一起醃;至於魚醬,可以用泰國料理常見的魚露替代。可惜的是,製作過程雖然耗工夫,也把所有材料都加進去了,但做出來的東西還是有些空虛─外觀很像,味道卻不太一樣─畢竟白菜、調味料和鹽的味道不同,要醃出道地的泡菜是不可能的。不過就算是這樣,醃完泡菜還是令人覺得很滿足。有時很熟的僑胞家也會給我們一些黃瓜泡菜或嫩蘿蔔葉泡菜,那真的是一件很幸福的事!來肯亞以後,小允和小俊的胃口變好了,不只是韓國料理,肯亞和印度的料理他們也都喜歡。


  「媽媽,今天學校吃的是印度餅和基德哩(Githeri,肯亞一種以豆類為主的食物),好好吃!」
 

  「我也覺得都很好吃,所以每天都吃兩輪。」


  其實來肯亞以後,我幾乎不吃肉,尤其是牛肉和山羊肉;而且也不太敢喝牛奶,因為牛奶有一股特殊的味道。不過,小允和小俊好像不覺得有什麼味道,比在韓國的時候更不挑食,什麼都愛吃。他們說學校一週兩次的非洲餐很美味,更誇張的是,他們連白飯也說好吃,每次家裡瀰漫白飯的香味,他們就會抽動鼻子聞了又聞,興奮地說味道很香。奈洛比有三家韓國米店,賣的都是從烏干達進口的米。肯亞的米比較長,吃起來很乾,跟印度的米很像;烏干達的米則跟韓國的米最相像,形狀較圓,也比較有黏性。身為韓國人,自然是偏好烏干達的米,而十公斤兩萬韓元的價格也與韓國差不多。既然有韓國的米,那就代表也能製作年糕,因此米店也做了辣炒年糕的糕、長年糕、糕湯的糕、半月糕、切糕等等,什麼都有。肯亞沒有什麼點心,加上也許是認為韓國的食物很少見,所以小允和小俊也很喜歡年糕,一起去買米的時候,總是先從年糕開始找起。

  

  有一個東西是我們原本在韓國不太吃,但來到肯亞以後卻變得很愛吃的,那就是「巧克力派」。奈洛比也有像韓國E-Mart 這類的大型超市,叫做Nakumatt,在那裡就可以買到巧克力派。學校要我們替孩子準備上午的點心,但我找不到能帶些什麼,因為大型超市裡賣的餅乾,好吃的通常都是歐洲進口的高級餅乾,以肯亞的物價來說非常昂貴,一小盒巧克力餅乾就要打掃阿姨一天的工資,所以第一次看到巧克力派的紅色盒子時,我不知道有多開心。
 

 

  我告訴自己,至少在非洲的時候不要過得太奢侈,而這麼做的原因,與其說是為了省錢,不如應該說是因為愧疚─毫不多想就爽快地付這筆錢,令我覺得很不好意思。總而言之,我選擇了巧克力派當孩子的點心。因為很久沒有吃到巧克力派,而且還是在國外吃到,那絕佳的滋味讓兩個孩子驚嘆,而我也似乎明白為什麼當兵的人會喜歡上巧克力派了。

 

 

本文摘自大田出版《孩子說,來對了非洲》

arrow
arrow

    titan編輯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