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老房子,
最重要的是能看出它的未來。
但要能看出房子的未來,
需要對空間有一定的想像力。

  質感的定義不一定只是細膩、光滑和完美。有時候帶著點破損、粗糙一些或經過時間的洗練,更能讓質感呈現出一種厚度,或說反能更多一些人文的溫度。而這種質感常常出現在老的建築或空間中,也是我特別喜歡老房子的原因之一。


  每當遊走在台北的小巷弄裡,常會東張西望地看看那些老鐵窗花,或是有著花樣的水泥磚。沒了高聳統一樣式的集合住宅,少了外觀像極浴室才用的白色方塊磁磚,和齜牙咧嘴的二丁掛,老的房子、老的工法,更能堆砌出歲月的華美和一股沉靜的氣質。


  其實我一直和老房子很有緣,從工作室,到《龐銚敲敲門》工作中拜訪的各式空間,很多都是經過設計而注入新意的老空間。這其中最有趣的,是我們能透過設計師的眼睛看到一些原以為糟糕不堪的面貌,經過設計和刻意的保留後,反能呈現出精緻而洗練的美感。


  因此在尋找工作室和住家時,都偏愛老屋。除了空間本身的質感,也包括較實際的考量,一是房價相對較能負擔,二是不喜歡新式的集合住宅有一大堆鄰居。

  

  現在的新房子往往會搭配全套裝潢。對我來說,那裝潢真是食之無味,棄之可惜。有人喜歡搬進去就能住,因為不想花時間、金錢、精力從頭規劃布置,但我就是沒辦法使用那些附加價值,因為統一規劃的家具設備,並不適合我的生活狀態,可百萬裝潢拆了也真是浪費。所以,有裝潢的新房子一律不看,而是專找裡頭什麼都沒有或是舊裝潢的屋子。

 

  看老房子,最重要的是能看出它的未來。但要能看出房子的未來,需要對空間有一定的想像力。經驗中,老房子的確有著許多讓人困擾的問題。像是管線老舊要重新配置,地板或牆壁不堪使用需要替換。而在
空間上,也有看起來光線不佳的長形空間,又或是各種奇特的造型,像L形或葫蘆形等。不過這些不易做隔間的老房子,只要以開放空間的概念做整理,再加上良好的動線規劃,就能使原本看似缺點的地方,反倒
成為特色。


  其實,如何在舒適的規劃中保存空間的特色,正是整理老房子時要特別去注意的,像是老花磚、舊的玻璃或鐵花窗、或磨石子地板等,它們有著一種經由時間而留下的美感,如果在設計和工程中犧牲了它們,那就太可惜了。反之,如能妥善利用它們,形成一種符號或氣氛,那老空間就能比新房子更有魅力。


  我常形容,有舊裝潢的房子,就像衣服穿得難看、妝化得不恰當的女生,一間好的房子,會在卸了妝、脫下衣服後,露出原本天生麗質的樣貌,但裝潢還在的時候,其實難以看出原貌,因此,在看老房子時,會注重幾個原則。

 

  最基本的是採光。光線決定了一間房子的可塑性。如果房子夾在兩棟大樓中間,只有一面有光線,就不那麼喜歡。我覺得,住的環境有光線是重要的,所以會先研究一下,整間屋子是不是能有兩面或三面採光,
如果被房間遮住了,就看拆掉隔間後,光能不能進來。


  另外是比較個人偏好的部分,我會留意地點是不是喜歡的區域。工作室和住家都在新店,主要是從到台灣後都住這裡,父母親也住附近,雖然雨多,但依山傍水,離市區近,又保有郊區的氛圍,所以挑自己的房子時也不會太遠離這一帶。


  相中現在的住家後,帶先生一起來看,當下他沒說什麼,後來才說,看到房子的那一刻快被我嚇死,怎麼說?因為原來的屋子很低,高個子的他一站就幾乎頂到天花板,加上隔間又多、裝潢老舊,他不敢相信我怎麼會挑中這間老屋。也不知是他夠鎮定,還是我駑鈍,反正我是沒感受出來!


  但在我眼中,這間屋子的狀況並不差。天花板雖低,但是輕鋼架做的,推開來看,就能發現上層還有約四十公分的空間——這才是真正的天花板高度。只要不影響整體結構,隔間牆都能拆除重做空間規劃。

 

  針對這些基本結構仔細觀察,若能符合自己需求,接下來,就是怎麼卸除不適合的裝扮,讓老房子露出璞玉本色了。

 

本文摘自大田出版<空間練習題>

想知道更多→

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714711

 

arrow
arrow

    titan編輯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