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小標_02.jpg 

商業周刊的封面故事,楊筱薇老師的故事!-【吊車尾學生,奪紐約時報教師獎】商業週刊.JPG

以前,我一直以為,文法和字彙是英文的學習重點,直到高中畢業開始教英文後才體驗到必須把文法和字彙融會在聽說讀寫的內容中才行得通,否則文法跟字彙就像行經長長、永無止盡的山洞,沒有「出頭天」。

出國申請大學時,我以為只要靠著文法與字彙的學習精神就能行遍天下,所以每次坐在火車上有空檔就埋頭猛背單字、文法。有一次在火車上,我發現車掌帶著口音,而且講一串我聽不懂的單字,每串字都有段落,但我就是沒辦法聽懂,當時北愛爾蘭經常有炸彈客,常常導致火車誤點或停開,所以大家很怕火車不開,會發生什麼事,每次搭火車過山洞時,我就特別緊張。

果然狀況發生了,那一次我們全都被趕下車,當時我才發現自己對英國地理渾然不知,只知道「北方」,完全沒有東南西北概念,只能在路邊開始做筆記,我用英文組成句子問自己很多問題,解決我的「怎麼辦」。

我現在在哪裡?我現在發生什麼事情?我要何時才可以到達倫敦?原來學英文不是只有文法跟字彙,你還要了解當地很多東西才能生存。那次的經驗也深刻體會,當危機發生時才能驗證你的語言能力是否派得上用場?如同與人吵架、爭執時,你不可能用辱罵方式,而是要學談判,此時除了文法,字彙能力就像一節節的車廂透過情境或目的性,可以把相關的字彙規劃在一起,了解當時情境,就像找到你座位的車廂一樣,拿出歸納好的架構與字彙運用,如此,你的文法與字彙才是活的。

在台灣,其實營造了很好的英文環境,我每次回國會發現台灣的國際化又多了一些元素,但學習者因為已經習慣它的存在,久了卻不覺得有任何幫助,如果能夠規畫學習時間點,譬如三個月做一件事,可能是出國、到美術館,規定自己只能看英文,不斷找機會給自己一個英文環境。把自己的學習環境重新組織起來,將字彙與文法試著放在不同的情況,語言才會活起來。

很可惜的是,很多想要學好英文的人,往往因為習慣了這些資訊的存在,即使看到了卻也視而不見,總認為英文是給觀光客看的。其實教導者可以以創造台灣的雙語環境為概念,當大家都把習慣拿來創造學習的環境,語言能力自然可以輕鬆過山洞。

像你知道新移民的聚會環境都是說英文的嗎?如果你關心人權、兩性、平權的問題,你曾經閱讀台灣對於外勞人權的資料?你知道去抗議新移民的問題都是要說英文的嗎?這些內容其實都跟你我息息相關,現在我在美國教導新移民學生說英文,我就會把這些權利義務列入教材之中,有人被壓榨、勞力走私等等的問題,我都必須讓學生懂得爭取自己的權益。

在台灣,學習者很少能做選擇、自己決定,但人生路程必須要自己經驗,就算再漫長,學習的山洞要靠你自己體驗學習之後才能一關一關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itan編輯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