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所謂的機會,並非我們期盼的情況、工作或他人主動找上門。而是某天腦中突然浮現「能不能做~~?」的念頭,然後把想法轉為行動時,機會才會出現。

月刊《首爾藝術指南》是介紹韓國美術展覽的情報雜誌,創刊沒多久,美術界便視它為獨一無二的存在。

這本特別的雜誌,在創辦人金達振的童年時期便已萌芽。

男孩金達振在雜誌看到雷諾瓦和達文西 的畫作,第一眼就愛上。於是,他剪下雜誌刊登的名畫,開始收集。

他到清溪川的二手書店買過期雜誌,不分晝夜地剪畫,家人看到他如此狂熱,憂心忡忡。收集的習慣在高中畢業後仍持續著,某天他想:「能不能讓我做的這件事持續一輩子?」

他將從小做的事整理為文字,寄給韓國的雜誌社和美術評論家。雖然他滿心期待,卻沒有人回信。 就只有一個地方,某家雜誌社的總編輯回信了,內容卻充滿絕望,「這件事似乎無法當作職業」。

在他們的眼中,那不過是個鄉下小孩的無聊興趣罷了。他很灰心,卻不肯放棄。「既然寄信沒用,接下來該 怎麼做?」 
他決定親自去找能幫自己開啟康莊大道的人。

他打包了所有的剪貼資料,去找當時弘益大學博物館館長已故李景成老師。

李景成老師如何面對突如其來的陌生青年呢?況且,這名青年才高中畢業,又是個藝術門外漢。意外的是,李景成老師被金達振的誠懇感動,並鼓勵他:「你正在做一件很優秀的事。繼續做吧!」

因為這段緣分,四年後,他進入現代美術館的資料室工作。即使是日薪四千五百韓圜(約台幣130元)的臨時職務,他卻很幸福。

收集更是勤奮不懈地做,每個週末都到仁寺洞、司諫洞的藝廊街朝聖,收集圖錄和宣傳冊。看到只有幾行的藝術報導,也會剪下來收藏。周遭的反應相當冷淡,大家認為那些東西在展覽結束後就成了垃圾,問他收集那些要做什麼。

然而,他以長年收集的資料為基礎,於二一年創立「金達振美術研究所」。

哪一年辦過什麼展覽,美術界發生過什麼事,畫家的簡介、經歷和作品風格等,韓國近現代的美術史經由他的手精準地重寫。

因為喜歡剪貼,夢想一輩子做這件事的鄉下小孩,如今已是韓國美術界的重要人物。

多虧了他,那些差點消失無蹤的無名畫家,才能永遠留在韓國的美術史上。

從雜誌刊登的一幅名畫開始的夢想,奇蹟般地實現了。每次見到耿直又害羞的金達振先生,我總是 很好奇那個小小的身軀如何產生那股勇氣,他便告訴我從年輕時期就貼在書桌前的字句。「若要實現夢想,就踮起腳尖,大膽地往上跳!往上跳躍的話,翅膀就會展開,帶你遇見對你有興趣的人。」(待續......)

30歲前你還不知道的事◎金鮮景

立體書1009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itan編輯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