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情提要:

褚士瑩向奧斯卡表明自己想向他學習哲學,不料卻被嗆聲「懂那麼少,我怎麼教?」不過,褚士瑩不愧是褚士瑩,可沒這麼輕易打退堂鼓!終於成為奧斯卡‧伯尼菲的入門弟子!

 

-----------------------------------

 

自從出社會以來,我沒有放過「暑假」。但那個夏天,我決定放下一切,到法國葡萄酒的產區勃艮地鄉間,去奧斯卡那兒接受哲學訓練。

原因是什麼?簡單地說,我的工作遇到了嚴重的瓶頸,如果不停下來去學習哲學,我沒有辦法繼續工作下去的嚴重地步。

作為一個NGO工作者,我這幾年的工作重點除了持續為緬甸邊境難民營的國內難民(IDP)培訓農業和手工課程之外,還有另外一個重點,就是在緬甸北方克欽邦(Kachin State)的內戰衝突地區對武裝部隊培力,我們的重點是訓練和平談判,還有停戰協議的能力,但是我發現自己在所謂的「和平工作」上,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挫折。

雖然我有很多的技巧,可以聚集很多的資源,教導武裝部隊在談判桌上應該如何運籌帷幄,但是我沒有辦法阻止每一次盡了所有的努力推動停戰協議的簽訂後,過沒幾個月,就又會有新的事端被挑起,於是停戰協議視同無效,一切又得要從頭來過,每一次都元氣大傷。我們時常使用的比喻,就是像反覆不斷的人工流產,對於一個女性身體跟心理的殘害。

 

要挑起戰爭是容易的,只需要幾顆子彈,或是一把火就行了,但是要停止爭鬥,並且維持下去,卻是困難的。

 

慢慢地,我甚至開始懷疑,戰鬥的雙方都沒有真心想要戰爭結束的意思。

更糟的是,無論我有多少面對衝突解決的技術性知識,卻沒有辦法回答從小在戰爭中長大的少數民族游擊隊士兵的一個問題:

「和平為什麼一定比較好呢?」

 

我從來沒有想過,對於一個從來不知道「和平」是什麼的人來說,戰爭跟衝突才是他熟悉的生活方式,在這中間,他得到他需要的滿足感、權力,同時也是一份能夠養家活口的工作。但是一旦選擇和平,就是踏出「舒適圈」,我要怎麼解釋「和平」真的比「戰爭」好呢?這就好像要解釋黃色跟紅色的區別,讓一個出生就看不見的盲人理解,我真的確實知道嗎?

 

那一刻,我知道自己的能力不足,我需要幫助。而這個幫助,不是更多的人力、更多的和平基金,也不是舉辦更多的工作坊可以解決的。我向一位專長做衝突解決的丹麥NGO好友討教,他告訴我衝突解決的根本,不是技術上、也不是資源上的問題。

 

「那是什麼呢?」

「是哲學。」他肯定地告訴我。

 

-----------------------------------

 

曾經對哲學一無所知的褚士瑩,因為工作瓶頸的關係踏上了學習哲學的旅程。褚士瑩成為了奧斯卡的入門弟子,不過……這位怪老頭到底是何方神聖?!

下一回,奧斯卡的身世之謎,即將揭曉!

新書即將上市!

博客來 >>> https://goo.gl/9pWefU
金石堂 >>> https://goo.gl/pQgdaw
晨星 >>> https://goo.gl/MePNfh

arrow
arrow

    titan編輯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