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生活的唯一目標就是讓自己以及別人幸福地生活下去。其實,要得到幸福超級簡單:只要做你真的想做的事。
「幸福主義」是我的生命哲學中常用到的字眼,這是我觀看世界的方式。我這整本書都一直在實踐這種哲學思想。因此,以下我想要認真地談論我如何實踐自己的幸福主義。
幸福主義的重點就在於幸福。幸福是唯一的引擎,也是成為人類的唯一理由。人類因為想要成為幸福的人,所以我們努力做出許多事情,而我們的幸福時刻就從我們為周圍的人帶來的幸福中誕生。
因此,很自然地,我們用盡我們生命的全力,都在尋找、維持一份完整、平穩又永恆的幸福。只是並非所有的幸福都是一樣的,有的幸福短暫又脆弱,有的堅實又永久。例如,我們去聽了一場喜歡的音樂會,便會覺得很幸福,或是吃一條巧克力,也會幸福,只是這樣的幸福在我們接到被炒魷魚的通知電話,或是一封被另一半拋棄的訊息時,那條巧克力所帶來的幸福就只會像泡沫一樣,消失不見了。所以,我們必須去尋找更強大的幸福來源,在我們跌入不幸的深淵時,才不會一蹶不振。
我們的生命中一定存在著不幸,如果我們想要一直幸福,就要建造更加堅固、穩定、長期的幸福,我們要學會不去計較不幸的來源。絕對不追尋別人的目標,也不認為幸福需要工作二十年才能建立美滿的家庭,或是幸福就是買到一輛好的車子。
要得到幸福,只須記得:我們生活的唯一目標就是讓自己以及別人幸福地生活下去。其實,得到幸福是超級簡單的:只要做你真正想做的事。
當你讀到這句話,大部分的人會想我現在就是這麼做。誰會去做不想做的事。請稍待我來解釋,實際上有太多情況並不如你想像的。首先,所有人的誕生都可以說是出於自己的「意願」,也就是我們的原始欲望想要「出生」。然後,我們開始有自我意識,能好好辨別每分每秒我們真正想要的是什麼(就算我們常常想要的事情每分鐘都不一樣),在兒童或青少年期間,我們都還知道自己想要做什麼。可是隨著我們長大,遇到許多看不見的阻礙:理智、常識、別人的意見、社會上對於好壞的看法等,而我們也漸漸地隨波逐流,越來越不在意自己內心的渴望,一點一滴地開始埋葬自己的意志,並且開始去相信那些我們根本就不想要的渴望與需求,像是錢、房子、車子……除了外在物質上的事物,內心還會說服自己需要根本不缺乏的心態:安穩、令人尊敬的工作、高高在上的社會地位、名聲、成功等。
當然,所有事情都有優、缺點。大部分也都是好事,所以有總比沒有好。可是實際上只有好處大過於壞處,才具備擁有的價值。例如,擁有一輛車能夠提供一定程度的方便,可是如果沒有,我也一樣幸福,那為什麼一定要有一輛車?真的值得花時間練習,考證照,賺錢,存錢……犧牲一切就為了買到一輛實際上並不能增加我自己幸福的車子嗎?老實說,真的不必要。
我想表達的是一切都息息相關,如果與自己的幸福沒有關係,那麼那樣東西實質上並沒任何價值。一位受人尊重的醫生比一位街頭小丑來得好嗎?不一定如此。如果當一位小丑會讓我比當醫生來得幸福,那麼對我而言,就一定要成為一位小丑。
我們所謂幸福的「美好」常常是根據社會上的想法與觀念來定義的,竟然沒有人對這樣根深柢固的想法感到奇怪(也沒有人覺得那些擁有一切還覺得不幸的想法奇怪)。也許有人並不認同我們的社會正在限定「美好」這件事,但是這樣的例子卻是天天上演:大人要求自己聰明的孩子考高分(就算通過西班牙中學義務教育的成績只要六分即可,卻要他們考九分)。當會讀書、得到好成績的孩子說他未來想要成為一位畫家,可是大人卻會建議他應該去讀建築、法律或醫學等的好科系,因為成為一位畫家只是「扼殺你的天賦」、「抹去有比畫家更好的能力」。
這類的情況層出不窮,我們都忘了只有自己才知道我們要的幸福是什麼,其他人、其他事情,一點價值都沒有。但是大人卻不斷地給小孩子相反的道理,而最後的結果,不只是畫家去學習醫學,而是他的內心也學會了不去傾聽自己真正的聲音,甚至會開始認為他就是讀醫學的料。他完全變成了別人所期待的模樣……可是,令人難過的是,他再也不會擁有跟隨自己意志而行動的幸福感覺,況且就算他是位失敗的畫家,他還是會比學習醫學來得更幸福。
幸福不只是關於有飯吃,有溫暖的地方住,有舒服遮風避雨的場所,這些都離真正的幸福很遠(
如果不是這樣,為什麼會有覺得不幸福的有錢人),我們的幸福必須要與別人有關係,我們需要愛,也需要被愛……以及,我們也需要自由。信仰的自由,改變的自由,以及能夠自動自發做所有我們想做的事。不管怎樣,都要能不停自由作夢。只要在我們腦子裡想到,事情即使不如我們所預期,我們也準備好透過別的路,讓我們擁有幸福的新夢想。
舉了這麼多例子之後,我期待有碰撞出火花,讓您瞭解到關於幸福的基本定義,而且知道自己為什麼這麼做。
想知道更多艾博凱薩爾斯的旅行故事,請參考《沒有人可以阻止我去全世界:輪椅少年的環遊世界大探險》》
(11月10日 勇敢做自己想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