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愛◎著
每個孩子發育的速度並不盡相同,有些孩子的反應比較快,有些孩子則比較慢。因此媽媽有必要接受事實,而隨著自己孩子發育的速度來調整步伐。不過大部分的媽媽卻只是在看到自己的孩子反應比較慢之後,就耐不住性子而一直追問孩子,來妨礙孩子的遊戲。其後果並不只是妨礙遊戲,也會對孩子全方面的發育,以及正面自我尊重感的形成造成傷害。
下面的例子是無法適應陌生環境,而且脾氣又很拗的五歲男孩俊秀,跟他媽媽一起遊戲的場面:
俊秀 (拿出扮家家酒的玩具)
媽媽 俊秀想要做什麼呢?
俊秀 我要做冰淇淋。
媽媽 俊秀太喜歡做冰淇淋了,難道你不想做飯嗎?
俊秀 我也要做飯。
媽媽 要做給誰吃呢?
俊秀 爸爸。
媽媽 媽媽呢?
俊秀 媽媽也有。
媽媽 弟弟呢?
俊秀 奶奶也有、爺爺也有、阿姨也有。(從家家酒的收納桶裡面拿出玩具碗之後,開始用湯匙攪拌。)
媽媽 媽媽如果說「俊秀啊,該吃飯啦!」那麼俊秀要如何反應呢?
俊秀 請用餐吧。
這麼一來,俊秀真的可以在這個遊戲裡面盡興嗎?俊秀的媽媽,平時一直擔心俊秀比別的孩子發育得比較慢,所以就在一旁一直不停地追問。因為她認為自己這麼做,就可以促進孩子的發育。但是這種的追問方式,不只是無法滿足媽媽的期望,反而還會妨礙了孩子的發育。如果俊秀拿出家家酒玩具的時候,媽媽改以「拿出飯碗了耶。」「你在做東西呀?」之類的方式問話,而只負責在一旁觀察,那麼俊秀應該會發揮著自己的想法,而且也會玩得更愉快一些。不是媽媽想要的,而是孩子想要的,必須要把焦點調成如此才行。而且要做不是媽媽能做的,而是孩子能做的才行。這就是可以形成健康自我尊重感的秘訣。
《媽媽也是遊戲專家》
李永愛◎著 孔祥柏◎譯
跟孩子講道理,不如跟孩子玩遊戲。
80道豐富的遊戲菜單,為你打開孩子內心的真正需要!
送給未來父母、新手父母、老師、 保母與想瞭解孩子的大人們!
「能夠掌握孩子的內心想法,也就可以為他的未來鋪路!」──作者 李永愛(兒童輔導博士)
原來成為父母,才是學習當父母的開始。
如果世界上有各種專家,也許你該成為自己孩子的遊戲專家!
兒童行為臨床經驗豐富的李永愛博士說,一起玩遊戲吧!
但不是「讓」孩子玩什麼遊戲,而是「陪」孩子一起玩遊戲!
一起玩大風吹,可以大大改變你和孩子的關係!
一起玩照鏡子,能夠建立孩子的自我尊重感,擁有自信,知道自己是世界上獨一無二!
一起玩撿木棒,可以調整行為散漫,提高學習能力!
一起玩丟海綿球,可以不生氣,把憤怒情緒轉化積極的價值觀!
只要是孩子想玩的遊戲,把主導權交到孩子手中,就能開啟他的創造力與責任感。
80道遊戲菜單,可以突破孩子的心理障礙與表達內在需求,
當孩子的心向你真正敞開時,當父母就是天底下最美最滿足的時刻!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