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學會傾聽
傾聽是全然接納對方所說的話,當孩子感覺被接納,心理上將獲得安定感。
越來越多爸爸希望自己成為孩子心目中的好父親,他們努力騰出時間去上爸爸教室或參加好爸爸聚會,然而運用在實際生活上卻不容易。他們覺得自己為了這件事已經竭盡所能了,但親子間的對話總是有一句沒一句就結束,每次為了想話題都傷透腦筋。到底為什麼和孩子對話會這麼難呢?
親子對話時,父母希望孩子能專心聽自己講話,當然孩子也有同樣的期待,希望父母能好好聽自己說話。親子對話的祕訣就隱藏在這裡:即使心裡覺得孩子講的內容沒有意義又沒必要,也要認真傾聽。
傾聽指的是全然接納對方所說的話。當一個人感到自己被全然接納的時候,心理上就會獲得安定感,並產生努力進步的欲望。當然,孩子也不例外。很多爸爸認為指出並糾正孩子的錯誤才是最好的方式,把心力全放在抓錯和提出解決方案上,卻忽略了傾聽。其實最有效的方式就是積極傾聽,方式如下:
積極回應
請積極回應孩子,表示你能夠充分理解他,這個時候孩子便會對你敞開心扉。你可以用「啊,原來是這樣啊」、「原來行不通啊」、「爸爸也這麼覺得」、「哇!好棒喔」、「這樣啊,你一定很難過吧」等方式回應他們,讓孩子覺得爸爸是理解自己的。
看著孩子的眼睛說話
為了表現自己正專心聽孩子說話,你可以上半身稍微傾向孩子,用滿懷關愛的眼神凝視他。聽孩子講話的時候,最好能一邊點頭以表示認同。對話時,若身體往後傾、避開孩子的眼睛,或眼神流露出對孩子有所要求的訊息,孩子可能會認為自己遭受拒絕或被忽視。
拋問題是一種感興趣的表現
爸爸常自以為很了解孩子,總在孩子開口之前就出言揣測。然而這樣卻會使孩子更退縮、把心房關得更緊。請先努力了解孩子,而不要搶著下判斷。如果你不夠了解孩子,可以先向他們拋問題,讓孩子知道爸爸對他的話很感興趣。徹底了解孩子後,親子間的共鳴地帶也會更廣闊。
傾聽時,請拋下成見和偏見
爸爸傾向以孩子的過去來評判現在的他,這表示爸爸並沒有接受孩子目前的狀態以及他已經改變且成長的事實。對孩子而言,這是相當無奈且有苦難言的。為了讓孩子打開心房,你必須拋下過去的成見,努力看見「現在」的他。不要去抓孩子的缺點和問題點,而是在對話中找出他們的優點和潛力。
放棄贏過孩子的念頭
和孩子對話時,請務必時時意識到你和孩子對話的目的,避免陷入一廂情願。如果在過程中遇到不如意而發脾氣或責罵孩子,孩子的心就不會再為你敞開了。其實只要做到仔細聆聽、不批判孩子的發言,就能打開孩子的心,讓他們向你傾訴內心的想法和遇到的問題。在心理治療或諮商過程中也常常僅靠傾聽諮商者的言談來解決問題。這意味著什麼呢?這代表全然接納對方的發言就可以打開他的心房。對孩子而言,暢所欲言後不但心情變得舒爽自在,過程中也能培養出靠自己解決問題的自信心。
想知道更多與孩子的對話方式,敬請期待大田出版《跟自己的孩子聊得來》
(8月12日和孩子變成麻吉)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