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基本觀念是:
「假如猶豫不知該如何選擇,那麼不管選擇哪一邊,都把它當成最好的選擇。」
反正也無從確認選擇另一邊的結果。
如果能夠看到兩者的結果,說不定有可能後悔。
但是事實上我們絕對不可能看到另一種結果,
所以只能把自己選擇的道路當作「最好的選擇」,繼續往下走。
重要的不是選擇什麼,而是做出選擇之後,如何活出之後的人生。
所以說得極端一點,我覺得「選擇」這件事沒多大意義。
不需要把「選擇」看得太難,完全相信自己與生俱來的直覺,靠感性來決定就好。
周圍的意見或者一般所謂「名人偉人」的說法,全盤照單全收是很危險的。
寫在書本或者網路上的內容,也可能是假的。
要寫出有悖事實的內容或者並非真心所想的內容其實很簡單,
其中也很可能有來源不可信的資訊。
這麼一想,這個世界上的書籍或媒體所傳遞的資訊,並不一定全然正確。
所以周圍的意見只要略加參考就行。
「自己要相信什麼、選擇什麼、決定什麼」,到頭來只能相信自己的感覺。
這樣看來,我甚至覺得決定真正重要的事時,不應該跟其他人討論。
不可以逃避「自己的選擇」。
正因為是「自己的決定」,所以就算辛苦也願意咬牙努力。
不管是什麼樣的生活方式,「自己選擇的人生」的堅毅念頭,
一定可以成為精采人生的根本。
可能有人覺得「靠感性來決定」並不容易,
不過每個人小時候決定事情不都是這樣嗎?
「因為想做所以去做,就這樣!」大家都一定像這樣憑藉感覺而生。
只是在長大成人的過程中,漸漸有奇怪的障礙阻隔,遮蔽了那種感覺。
重要的是傾聽自己「內心的聲音」 。
我很少用腦筋想,總是跟自己的心對話,試著找出藏在自己內心深處的想法。
「其實你真正的想法是什麼?你到底想怎麼樣?」像這樣一邊問自己,一邊傾聽自己的心聲。
如果平常沒有養成傾聽自己心聲的習慣,就會愈來愈不容易聽見。
但是一旦養成有意識去聽的習慣,那聲音反而會愈來愈清晰。
再進一步說,在傾聽心裡的聲音之前,
有自然而然出現在生理上的雞皮疙瘩、戰慄興奮的感覺、感動流淚等等,
這些每個人都一定會有的感覺,我想都是很明顯的信號。
比方說雞皮疙瘩吧, 這可不是可以自己決定:
「好! 來起個雞皮疙瘩吧!」身體就會乖乖聽話的吧?
所以類似起雞皮疙瘩這種反應,其實是相當明顯易懂的徵兆。
人無法控制「好讚!」或者「喜歡!」這些情緒。
這些心情都是自己與生俱來的感覺,最值得相信。
所以我認為重要的事並不需要深入思考。
「重要的事要深思熟慮」「為什麼做這種選擇?說說理由吧。」
因為我們經常聽到這些說教,腦袋也漸漸變得僵硬,但其實根本不需要什麼理由。
因為喜歡、因為想做。這樣就足夠了。
理由之後會跟上來的。做著做著,自然而然就會知道。
想做的事不要靠頭腦想,要用心感受。
答案也不是靠別人教會,要自己回想。
所有的答案都早已在自己心中。
人生要憑感性來決定。
本文摘自 ─ 大田出版《夢想不會逃走,逃走的往往只是自己》
--------------------------
博客來 >>> https://goo.gl/g2os0v
金石堂 >>> https://goo.gl/6K4aBU
誠品 >>> https://goo.gl/EU7Cp4
晨星 >>> https://goo.gl/goglYD
讀冊 >>> https://goo.gl/FkQbf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