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寧╳My Little Airport - 藍白紅風格練習
詩/唸/照片:陳寧
曲/編:阿p
藍白紅風格練習
Tu me manques, tous les jours, tous les soirs.
我把你的名字
栽種在一株李樹下
讓枝葉伸展
向天空表白
我無從訴說的愛
陳寧╳My Little Airport - 藍白紅風格練習
詩/唸/照片:陳寧
曲/編:阿p
藍白紅風格練習
Tu me manques, tous les jours, tous les soirs.
我把你的名字
栽種在一株李樹下
讓枝葉伸展
向天空表白
我無從訴說的愛
文字.攝影/陳寧
不管日常多麼繁忙,我總希望有一段完整的獨處時間。通常是周末,運氣好的時候有一整天的漫長,再不然有半天也是好。沒有必須要去應付的工作事務,沒有不得不應對的人情與交際。
一天很快過去。日子盡頭,可能也沒有做了甚麼,只得到一段空白、空鏡。我就是需要這些空鏡。靜靜地翻過一頁,轉進下一個畫面,下一段故事。
通常花一個下午在廚房。很早就決定了,書房與廚房並行的日常生活。自己打點自己的身與心。認認真真地應付著,從中得到極大的喜樂。
必須有下午茶:好音樂,好蛋糕好茶好咖啡。
然後下樓散步去,在午後陽光之中,走至街角的小精品店,假裝這天沒有讓時光白白流逝。這時候的magic hour確是神奇魔幻,連鬧市的街都有一種不屬於當世的寧靜。
這樣的周日下午,是我最眷戀之一二。
《交加街38號》
陳寧◎著
她,不能停下來,即使是不愛,也必須走路。白天走,夜裡也走。
他,在她面前總顯得呆笨,不夠靈敏。但他喜歡跟她說話。
她,和他之間,迷幻、見不得光、荒廢、閒暇、寄居。
他,淡薄得讓愛情先後離他而去,無可無不可,從不刻意挽留。
她,和男人在房間裡,以相愛的名義傷害彼此。她離開,牆身立即崩塌……
她們和他們,在城市的某個角落,
讓愛,以動詞形態存在……
【朱天文讀後感】
《交加街38號》,陳寧此書,我閱讀女子貼於物的實感(修復力從這裡來),聞見理性的芳香(理性是有香氣的),看到一定不麻煩人不驚動人的貞靜笑顏,體會節制著的愛慕和同等量的寂寞(愛慕有多大寂寞就有多大)。
1 《The Velvet underground & Nico》
2 Pulp《Different Class》
3 The Beatles《Abbey Road》
4 Radiohead《OK computer》
5 Glenn Gould《The Goldberg variations》
攝影◎陳寧
1 會用哪一種動物形容自己。
看了西西的《猿猴志》,我發覺自己挺像她寫的狐猴。
2 為什麼開始寫作?寫作的時間與習慣是?
因為喜歡寫。
早上和晚上。在書房裡寫作,客廳的唱機播放著好的音樂。
3 文學、電影、音樂、旅行,它們各自對你的代表意義是?
重要的精神生活。不能沒有的。
4 生命中有哪段時光是你最想重返的,為什麼?
生命中曾有過美好的時光,但不渴望重返。因為活一次已足夠。
5 不想面對人群的時候,通常會躲在哪裡?或怎麼應對?
躲在家裡。有時喜歡到山裡住。保持沉默。
6 上一次笑是何時,為了什麼?上一次哭是何時,為了什麼?
看到這條題目就笑了。
最近一次哭,是九月底和朋友們籌辦旅美畫家司徒強的香港追悼會時,
看見朋友剪輯的司徒強生活短片。總是無法平靜面對生離死別。
算不上是張愛玲迷,但近幾年,久不久湊一陣熱鬧,把她的書拿出來重看,隱約感到現在比從前更喜歡了。跟一個台灣前輩提起,他臉色一變,十分認真地提醒:「要當心,這是代表你老了。」前輩認為,張愛玲代表一種舊時代氛圍,上了年紀的讀者就愛耽溺其中,在那些細眉細眼的枝節之間流連忘返。他可是不張揚的張迷,卻以一副過來人口吻勸告年輕後輩,千萬不要耽溺在張愛玲花園裡。
後來我再細想,發覺自己其實不是因耽溺而愛,而是洞悉,或曰懂得。少時讀她還不懂,她的冷和不留餘地只令人心寒,唯有年事漸長,經歷多了,終於意會到不能言傳的世情和人性,就不得不佩服她的通透。
朋友W時常很清醒,甚麼都看得透徹,又會撕開假面的告白,讓你看見殘酷無情的本質。跟她說話時,難免戰戰兢兢,恐防自己的言行顯得愚鈍無知。有時我不禁為她的清醒而驚嘆,想著還虧她想得到。可是日子久了,慢慢意會,她這種近乎咄咄逼人的清醒,或許不是她的聰慧(她可是聰明絕頂),而是她對人對事的不信任。
有一次她說起,某某文化名人常寫些勵志的文章,但別人不知道他其實是憂鬱症病者,長期吃著抗憂鬱藥「百憂解」。我知道她這麼說是想揭示一些表象和真實內裡的差異,一個失去希望的人如何還能給予別人他們可以期許的希望?這兩者之間的關係便是某種謬誤,不可並存。那時候我沒想到如何回應她,只默默讀著她的文字,像其他人那樣著迷於她的辯析手法。
在獨居的房子,我為自己整理了一個書房,還有一個廚房。我在這兩個空間耗費的時間,差不多。我對它們重視的程度,也愈來愈無分彼此。
若硬要分野,書房是理性的,廚房是感性的,雖然我難免不會在書房為寫好一篇文章而加鹽加醋,在廚房嘗試為一道菜滲入詩意。
吳爾芙說,所有女子都該有一個屬於自己的房間。那當然不只是四面牆圍攏起來的空間,指的也是經濟和思想上的獨立和自主。這房間,對吳爾芙來說,許是書房。於我,並不足夠。有一次到朋友A家中作客,她有滿牆的書和影碟,可是沒有廚房,想吃甚麼到街上買,有一個角落泡咖啡就可以了。空間就那麼小,必得割捨。我說我在哪裡都可以讀寫,客廳或睡房,但總得有個地方煮兩味。
有一天跟一群台灣朋友聚餐,其間媽媽從香港打電話來,我便躲到旁邊聊了一會。語畢回席,眾人望著我:「說廣東話的你很不一樣喲。」我笑:「當你說話的對象是媽媽,你也會變得跟平時不一樣喔。」
是語言造人。廣東話既是母語,在這語言系統長大,自然不加思索直接蹦出,又急又快吱吱喳喳的,內容不免環繞最貼近民生的俗世瑣事雜事。老實說,工作場合以外,平日我甚少用廣東話來談哲學談文藝。
後來想想,時常無意中跟陌生人交換了最大的心事與秘密。
在旅途上遇見的旅人,大家互不知道對方的過去和來歷,剛好在一個時間點遇上,原本只是客套地打開話匣子,說著聊著,不小心把心底的話都說出來。這些話,不跟平日親近的朋友說,不跟情人說,而竟放心託付他方,只因那是個陌生人——大家知道,在下一個時間點,就會各散西東,不再遇上。
我聽來的故事不少,偶爾憶起,總覺得不可思議,想到那個陌生人,如何在他╲她的日常生活裡抵擋內心巨大的悲傷,而外表察覺不出任何異樣。
曾經沉迷過足球。前兩天跟女球迷H說起世界盃,她竟出奇地冷靜,淡然說奇怪人大了就自然冷了下來。我回想自己,少了熱情,實在因為少了時間跟爸爸同看球賽。
最沉迷的日子,是還能肆無忌憚在爸爸身邊撒野的童年時代。世界盃大事,一家六口,有一半不看,另外一半,也即剩下爸爸、小我兩歲的弟弟和我,三個人齊心守在一台電視機前。球賽總在深夜開始,對兩個小學生來說,過了晚上九時仍不用睡覺比甚麼都好玩,儘管我通常只能捱到半場就睡著了。
爸爸挺有體育精神,為了增加「節日」氣氛,愛買來一些世界盃紀念品給我們助興。有一年,他買了兩件背心,一件給我,一件給弟弟,我就整天穿著那件印有七彩足球圖案的小背心往街上跑,盡情投入世界盃精神。
有天與某君閒談,問:「老了會怎樣?」「就不獻世囉。」他答得輕鬆。我想了想,接話:「何止是不獻世,還想隱世呢。」
復又修訂,隱居而不隱世。當我六十歲,想過這樣的日子:
住的地方,要在郊外,見山見水。與大自然同呼共吸,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朋友偶爾來探望,我也偶爾去探望朋友和前輩。有氣有力就去外地走走,但絕對不操勞。外地朋友也輪流來,住下並閒話家常。與鄰舍守望相助,得空串門子。做義工,跟村裡的孩子說故事。
關於 陳寧
香港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系畢業,英國艾塞克斯大學社會學碩士。曾任記者、編輯。
曾旅居英倫、台北、巴黎、紐約。著有《六月下雨,七月炎熱》、《八月寧靜》、《風格練習》。
《風格練習》的意念最早來自法國作家Raymond Queneau的同名經典作品《Exercices de style》,法文讀者大概沒有人不曾讀過這本名作。
同場加映
陳寧《風格練習》
被譽為香港最值久等、最靜好的女作家。
駱以軍‧房慧真 風格推薦
陳寧游離於時光隧道,
剪輯那些過往的韶光掠影。
香港、巴黎、台北、倫敦、上海……
音樂、文學、電影、飲食、感官……
她不停轉移視點,不斷回溯記憶與經驗,
腳步晃悠,神情怡然。
她將75篇小塊文章,
交織成一池泛著粼粼波光的寧靜之湖,
納藏著那些美好或感傷的過往。
那些看似如羽毛般輕盈的微小事物,
集結而成感性的重量。
http://www.titan3.com.tw/book_01_1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