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這已經不是「能不能吃」的問題,

真正問題出在這是一件「超過想像疆界」的事,

因此很難有感。

 

    時常跟很多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在世界各地一起吃

世界各地的食物之後,我慢慢發現一個道理。好不好吃

,需要同時符合兩個條件,第一個條件是「知道這個東

西能吃」,另一個條件則是「相信這個東西會好吃」,

當兩個條件沒有同時成立時,就沒有美食。

 

    我一個來自阿爾卑斯山的瑞士朋友,第一次跟我在

東京的築地市場看到來自海裡充滿尖刺的海膽,對他而

言,海膽這玩意兒就不符合「知道這個東西能吃」的條

件。海膽打開來以後,腥味撲鼻,除去內臟,剩下一條

一條又黏又黃的東西。瑞士人經過我的說服跟示範後,

看周邊並沒有人因為吃海膽而倒地暴斃而亡,具有理性

思考的瑞士人終於「接受這東西能吃」,但對於眼前這

不知道是海膽什麼部位的黃色泥狀物,並沒有因此產生

「好吃」的想像。「這黃黃的東西一定是海膽的屎吧?」

我的瑞士朋友立刻別過頭去。「什麼大便!這分明是海

膽的卵啊!」我氣急敗壞地糾正他大不敬的言論。別忘了

,對於一般瑞士人來說,吃海鮮水產是頂多最近二、三十

年的事,即使只是吃冷凍鮭魚排這麼普通的東西,也絕對

不是瑞士家庭的日常料理。蘇黎世開始流行的壽司吧,是

青才會去的地方,海膽因此也不符合「相信這個東西會

好吃」的第二個條件。

 

    嗯,就是這個意思

    每次只要看到肥大的明蝦,因為是經驗裡存在的美食

,立刻就產生美味的想像。如果面對沒有親身經驗,甚至

連在觀念裡都不存在的食物,像是在泰國街頭看到七星飛

刀,在面前被打成魚漿炸成魚餅,很難一看到就從腦部傳

出刺激,流口水地想吃。

 

    原來美味的條件,跟生活條件、背景、習慣、還有文

化的關係比想像中更大阿!

未命名.JPG

本文摘自大田出版《美食魂:全世界都是我的餐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itan編輯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