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個習慣:教自己累積「安排」的技巧

一天不安排做超過兩件事?

 

有一段時間,我過得很糟。

 

當然,從外人的角度是看不出來的。他們只覺得我很忙。

 

同一天要上電視通告,上廣播的現場call-in節目,要幫家人慶生,還要寫趕著截稿的專欄,同一餐有兩個飯局,雜誌要採訪、拍照,但我一臉倦 容,汗流浹背……表面上,這是成功的人一天該有的忙碌生活。

 

然後,我開始變得倦怠極了,原本喜歡做的事情,也慢慢變得不喜歡。

 

我突然發現,我很忙,但我不會生活,只會把時間填滿。

 

就在那時候,我讀到逐漸開始群性崩壞的日本,流行起「My Pace」 (マイペース)這樣的說法,有越來越多的人,也跟我一樣厭倦了像魚群一 樣跟著大家一起移動的人生,決定脫離群體,不讓他人左右,以自己合適的 方法、跟著自己的節奏前進。

 

說來簡單,但具體來說要怎麼做呢?我不會啊!

 

於是,我做了一個重大的決定,那就是養成「一天不安排自己做超過兩件事」的習慣。如果這天有一場演講跟一場會議,我剩下的時間,就要留給 自己,把時間留給自己好好吃飯、睡覺、思考、發呆、喝咖啡、散步、運動。

 

為每一天只安排兩件事,所以就要學會取捨。不久以後,我決定不上 廣播節目,不接受媒體採訪,不跟人應酬吃飯,電視節目也頂多每年一、兩 次這樣的頻率。自從學會說「不」以後,我才發現那些以前覺得非做不可的 事情,其實不做也完全沒有關係。

 

因為我的時間多了,所以每天安排的兩件事情,都是必要的,而且都可以精神飽滿地做好。

 

於是,我開始穿著輕鬆的 T恤、短褲、運動鞋,騎著Ubike或是搭高鐵 去赴約,提早到了約定的地方以後,才換上讓我感覺拘束的襯衫跟長褲,但 這樣的換裝,也讓我的氣氛轉換,以認真的態度來面對接下來的這場約會。

 

不知不覺當中,我從一個很忙的人、不會生活的人,變成了一個很悠閒的人、會生活的人。

 

每天只做兩件事的習慣,漸漸影響了我的生活其他面向。

 

比如寫作,我找到最適切的「My Pace」,養成了每年不多不少出版 兩本書的習慣。

 

作為一個從小面對人群就會怯場的害羞孩子,很幸運有了這些書作為基 礎,透過每年給自己一百場的公開演講、訓練課程、工作坊,養成每一次上 台都要像老師備課一樣,無論同一個主題講了多少次,都要針對每批不同的對象從頭慎重做好準備,使用不同語言向陌生人妥適表達自己,與不同年齡、人種與社會階層良好溝通的習慣。

 

在全世界旅行、工作的過程中,我也不斷調整自己閱讀的習慣,以前硬性規定自己每個月要讀幾本書的方法,不知不覺間變得無效了,書架上新書 增加的速度,永遠趕不上閱讀的速度。我重新養成「只要時間到,不管有沒 有看完,兩週後都必須把書分送出去」的習慣,就像圖書館借來的書,有時間的限制,所以強迫養成真正想讀的書一入手,兩週內就要趕快看完的紀律,因為「有空時隨時可以讀」的那些好書,意味著我永遠不會打開來讀。

 

老實說,到了三十多歲之後,我才從頭開始學如何過生活,並且真心喜歡自己的生活。

本文摘自褚士瑩《用12個習慣祝福自己》p.115-118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itan編輯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