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一個人漂泊的日子》誠品書店趣味休閒排行榜第一名!
博客來‧金石堂‧紀伊國 各大書店暢銷推薦

《一個人漂泊的日子①》高木直子文藝春秋〈本の話〉專訪
接續此篇:
http://titan3.pixnet.net/blog/category/1329737


Q:您曾經有過抽獎啦、電話行銷員啦等等各種類型的打工經驗呢。
高木:我曾經在《一個人上東京》這本書裡提過,在壽司工廠的打工經驗是最辛苦的。因為是以輸送帶方式作業的壽司製作,手腳比較慢的我一旦速度慢了下來,就會影響到其他人。

Q:打工雖然辛苦,但也有值得開心之處吧。
高木:對呀。《一個人漂泊的日子①》裡提到的開運大抽獎打工,就是一次開心又悠閒的打工經驗。

Q:您一邊打工,一邊抱持著成為插畫家的信念, 就這樣持續了好幾年。這種魚與熊掌不能兼得的現實最令您感到痛苦的地方是?
高木:如果不打工生活就過不下去,但若只顧著打工就又陷入「又不是為了打工才來東京」的懊惱中,這種矛盾是最令我頭大的地方。

Q:您是否曾經有過「其實我並不是當插畫家的那塊料..」的念頭?
高木:我不是那種甚麼圖都會畫的類型,而且個性原本就怕生,要我主動拿作品給出版社的人看,每次都搞得我緊張得全身發抖,話也講得不好。我這個人一點也不適合做推銷之類的工作呢..。經常都是敗興而歸,想當個自由工作者卻偏偏有著「口拙」的個性,真是一大致命傷啊。也曾經有過「我雖然愛畫圖但好像不適合賴以為生」「光是喜歡畫圖好像是不夠的..」的想法。

Q:高木小姐在《一個人上東京》書中就曾畫過關於您剛來東京時的生活,為甚麼現在又要特別出書描寫那段時期的事情呢?
高木:我曾經收到不少看過《一個人上東京》的讀者告訴我「我也好想去東京」「我決定去東京了」的來信,老實說我非常擔心這些朋友。自己當初也是很輕率地就決定上東京,來到這裡之後才驚覺東京的生活實在是既辛苦又苦悶,心想也許是自己引導了這些讀者產生這樣的想法..。所以,一方面是為了向這些讀者傳遞「最好還是先做好詳細計畫再上東京」的心情、以及向因為一個人生活而困擾著的人打氣:「沒關係,我也是這樣一路走來的」,加上也想以「夢想與工作」這個主題來創作,因此有了這本書的誕生。

Q:當您回首從前進行創作之時,是否有過往事浮現心頭而很想掉淚的情況?
高木:當時的我由於看不見自己的未來,不安的心情像把利刃般刺痛著我,只要一點小事就能讓我的心情跌到谷底、難過得想哭。如今回想當時的心情,還是會紅了眼眶。想到當時父母一定每天都為了我的事情擔心不已,也讓我心裡非常難受。

 Q:最後,請您為那些一個人過日子、為了實現夢想而打拚的人說一句鼓勵的話。
高木:我認識許多懷著夢想而來東京的人,其中有些人果真實現了夢想,也有些人結果做了其他工作。有人回老家去,有人一直過著打工兼差的生活,人人有著不同的結局。人生的道路沒有對或錯,只能說每個01.jpg人都朝著自己決定的道路不停地向前走。夢想並不是「非實現不可」的東西, 而是讓我們藉此看清楚自己究竟適合做甚麼的一個契機。我把自己曾經因為甚麼樣的事情而煩惱、還有以自己的方式拚命想出來的答案,全都畫在這本作品裡,如果讀者也能有所共鳴,我就
開心了。

Q:《一個人漂泊的日子①》還會有第二集?
高木:關於我挑戰各種不同打工的經驗、以及許多的煩惱,都會陸續收錄在《一個人漂泊的日子》中與大家分享,也請讀者們繼續捧場。

 

(翻譯自文藝春秋2008年6月號〈本の話) 陳怡君◎譯)

titan編輯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1948年出生的秋山道男,真不是普通的性格。

 

他說人生不該只是單一主題,

也說自己是容易厭倦的人(創意最怕厭倦),

對於去做已經做過的相同的創意特別讓他感到痛苦。

 

他主張「編輯是發明」。

 

因為自己的存在,能夠為這個世界創造過去沒有的東西。

 

他說,過了30歲以上的人,更不能停止對世界的期待。

因為每一個明天,就是這個世界的「第一天」。

 

我看他在高校時期,簡直就是完全混在爵士吧裡上課,

認識各種人物,做過各式各樣的工作,幫地下劇團設計海報、做過電視猜謎活動,

後來還跑去當另類桃色電影的副導,18歲的他工作上盡是裸體女優,

最後跑江湖賣東西,當然又是另一場因緣際會。

我以為他是個粗咖,可是他回答《家庭畫報》特約編輯的問題,讓我大大吃了一驚。

 

松下榮子問,你認為的優雅是什麼?

 

他這樣回答:雨後黃昏的旋轉花木馬,花木馬的眼睛油漆已經有點剝落,倒映在水水透明的地上,整個場景就像萬花筒一樣……

 

抒情至極……簡直讓人無法招架。

 

他最近的作品是「東京鐵塔 老媽和我 有時候還有老爸」電影平面宣傳作品,

他看今日的日本電影如同魔界般的獨特世界,至今為止才一百年的電影發展,比起文學繪畫攝影音樂的發展,還是個孩子。

 

其實我知道的秋山道男很片面,但光光這些片面,來看他做過的作品,

就算是已經20年前的作品仍然讓我驚異。

 

他的影像與創意現在看來還是非常的前衛與時尚。

可見當時一定也是石破天驚,難怪對他的封號是超級創意的象徵之類的。

 

有時候讀著東京編輯背後的精神支援,於我就像又開啟了另一種可能性的思考,

編輯檯上的細節有時會折磨一個人的熱情與想像,

但是讀著這些異色編輯人物講述自己的終極堅持,

不只大快人心,還有著想要默默追隨的衝動。

 

每一個明天,就是這個世界的「第一天」……

呵 我們的創意與想法怎能不隨之更新呢? 

 

 

 

【儀主編  原稿細節區專欄    週一更新】

 

titan編輯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我無法靜下來,因為太寂寞了。

我開始看電影。於是,我終於發現,

原來電影就是為了這種心情狀態而存在的……

 

《電影小說》,由村上龍的後青春期影像斷片剪輯而成。

離開基地來到東京的青年,「放棄」與「無力感」撕裂他的意志,

一切都會崩潰,我必須在崩潰前逃離這裡。

他一直在尋找可以忘卻自我意識的事──

愛與性、毒物與迷幻樂音、還有文學與電影……

 

村上龍持續描寫處於「惡」中的年輕靈魂,

他允許迷失且痛苦的靈魂選擇糟糕的人生,

並用盡各種手段,從「惡」中生存下來。

村上龍不會說,只要活著就好。

他只會說,絕對不能死。

 

從《電影小說》中,

你可以找到真正的村上龍!

電影小說正封.jpg

 

最後一場電影

 摘自2008年12月即將出版之《村上龍電影小說》

 

 

那是我十八歲的時候。

 

我離開九州的基地附近,剛來到東京不久,和幾個朋友一起住在井之頭公園北側的木造破公寓裡。那是藍調樂團的朋友,希望在東京一舉成名,成為職業樂團。我以前是打鼓的,但那時候已經沒有熱情繼續參加這個鄉下地方的藍調樂團。我只是想離開父母,和父母約定要讀東京的補習班,靠家裡的生活費維生。其他幾個人在迪斯可、live house當小弟,或是在酒店當服務生,努力尋找出道成為職業樂團的契機。我之所以和他們同住,是因為自己另找公寓或是分租的地方太麻煩了。

titan編輯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最近Discovery
 
有首很常出現的廣告,是為今年節目特別製作的,應該是播了好一陣子了,直到最近我才發現的吧,好喜歡好喜歡這個廣告。


Discovery Channel: I Love the World

 

 

開場是二個太空人看著地球對話:

 

太空人1: It never gets old、huh?
太空人2
: Nope.
太空人1
: It kinda makes you want to...
太空人2
: Break into song?
太空人1
: Yep.

titan編輯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文◎新井一二三    自由副刊2008-11-20

46.jpg 
「海角七番地」如真似幻的地址,暗示日本早已從台灣現實退場?(果子/提供)
47.jpg 
《海角七號》呈現了南台灣的美麗。(果子/提供)


《海角七號》教我哭了至少七次,而且開始的三次在還沒看電影之前。最初是在網路上看愛情篇預告片的時候。在1945年底的碼頭上,全身白衣裳的女生拚命尋找著同路人。那個男人卻在甲板上躲藏。畫面轉換,輪船已在航行,看起來像大海上的孤島(如台灣)。男人用日語旁白道:「友子,你還呆站在那兒等我嗎?」跟著出現大字幕:「六十年前寄不出的七封情書」。看到那兒,我已在嚎啕了。

過去二十多年跟許多台灣朋友的來往中,我都注意到,他們似乎下意識地在我這個日本人身上要尋找什麼。1950、60年代出生的台灣本省人好像在成長的過程中,心裡產生了一道共同的謎,猶如單身媽媽帶的孩子自然會有的疑問:我父母為何離了婚?父親在哪裡做什麼?他們看我的眼光有點像我是他們離了婚的父親跟另一個女人生的孩子。那預告片讓我預知到他們終於找到了謎底。

新台灣人形象

匆匆找台北電影節的頒獎場面看,我禁不住第二次哭起來了。魏德聖長的樣子,跟之前台灣電影界的大師們,如侯孝賢、楊德昌,真不一樣。可以說是一副標準本省人模樣吧?矮個子、小眼睛、大鼻子,卻顯得那麼地瀟灑、帥氣、自在。1969年出生在台南,工業中專畢業等經歷也跟科班出身或者從美國留學回來的大師們不同。基層出身的本省人在過去的台灣,無不像後殖民理論家史碧娃克(Gayatri Spivak)所說的the Subaltern,不可能擁有表象自己之途徑。如今魏德聖上台致謝詞,清楚地表示,台灣本省人的subaltern時代過去了。頒獎的侯孝賢也特有氣度,很誠懇地說:「我一直期待這樣的台灣電影,已經等了很久很久。」以那一句話簡直把台灣電影界的領導地位禪讓給本省人了。你們都太棒了!

還嗚咽著找日本方面的資料,發現有幕張海洋電影節記者招待會的紀錄。看著,我的視界又開始模糊了。魏導被問來日感想時說:「能夠在千繪的家鄉上映作品,我最感到高興。」使田中熱淚盈眶。跟著,他也向在場的田中父母說:「在台灣,我們會好好照顧您們千金。請放心。」教她再也忍不住嚎啕了。可見小個子魏德聖真是個大人物。以往在日台文化交流中,日方常霸占男性角色,台灣方面則扮演女性角色。如今帶《海》片來日本獲得了電影節大獎的魏德聖,卻泰然自若地表現出來了既很男性又很父性的新台灣人形象。多麼厲害!

魏德聖究竟是什麼人?進行著調查,我忽然發覺:台灣媒體都不把他稱為本省人。部落格上也很少有用省籍來討論《海》片的。問問台灣朋友,人家也說:「最近很少說外省人、本省人了。只有結婚的時候,還會被提起來成為父母反對的理由。」這果然是1990年代開始的政治環境變化所致。如今外省人不再用「本省人」這個subaltern式名詞稱呼社會上的多數人,本省人自己則更不會用了。也應該如此,「本省人」跟日治時期的「本島人」相應,隱藏著奪取真名的目的。今天他們已恢復了真名,光明正大地自稱為台灣人。在部落格上有一個台灣人當討論《海》片之際,為了慷慨地表示並不意圖排除外省人,特地註明:「眷村文化也是台灣文化的一部分」。從前「眷村」居民跟貴族一般驕傲,把外面的本省人叫做「老百姓」。由今天的台灣人說來,眷村卻好比是大陸難民收容所。時代真變了。

titan編輯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點選下方錄音檔即可收聽喔!

《我的阿拉伯狂想》
小光◎圖文

只因為聯考後去義大利旅行遇到有趣的利比亞人,

小光竟然把大學志願卡第一順位改成政大阿語系

 

開學後他才知道囧大了!!!!!

阿拉伯文裡有艱難的磨喉嚨音咳痰音彈舌音

明明是橫排,卻要從右往左寫,絕對有bug

唯一不囧的是穿上阿拉伯服,走在校園裡連走路都有風!

 

度過新鮮人生涯後,小光開始勇闖阿拉伯世界,這才發現:

在突尼西亞會幫人刮痧就能從街頭紅到巷尾!

約旦的公車只要沒坐滿,你再怎麼急司機就是不開車!

阿拉伯海灣六國的周休二日是禮拜五和禮拜六!

科威特禁酒禁到留學生只能喝──汽水混合假香精調出的酒精飲料!

包得緊緊的阿拉伯女人,靠身上特濃香水味認出誰是誰!

阿拉伯男人熱愛跟朋友十指緊扣手牽手

更有信仰虔誠的阿拉伯人跟小光說:

「我這麼喜歡你,你不當穆斯林,我以後在天堂看不到你怎麼辦呢?

 

阿拉伯搖滾了小光的大學生活,也給他開闊的視界和創作動力。

畫出了「小圓的故事」,穿著阿服上「大學生了沒」和「康熙來了」,

停不了狂想走出去看世界的念頭──怎麼流浪,怎麼玩,都不夠!

更多關於《我的阿拉伯狂想》請上:http://www.titan3.com.tw/beauty108/

 

titan編輯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小城故事多,充滿喜和樂;
若是你到小城來,收穫特別多。

這兩日腦中不時響起這首老歌,事由是前幾天老友由於工作上的需要,跟我調了幾張京都的照片去用。透過那些照片中的瞬間,我重溫了三年前去京都遊玩的點點滴滴。

前陣子在摘選《墨水心》金句時,書中主角「莫」的一句話,讓我眼睛一亮:「相信我,書就像蒼蠅紙一樣,回憶是最易附著在印製出來的書頁中的。」或許我也可這麼說:相信我,照片就像蒼蠅紙一樣,回憶是最易附著在照片裡的影像中的。

這幾年,去到過幾個讓我難忘的小城。
對我而言,所謂小城,就是適合步行的城。

像京都,那年我頂著大太陽,出旅館除了坐公車就是走。從三条一帶開始,直行烏丸通大道,不知不覺就能走到京都火車站。從銀閣寺開始,沿著哲學之道一路散步到南禪寺,沿路有樹蔭為傘,徐風為扇。從四条的繁華穿進小路,左拐右繞經過錦市場、京極通,出小路就來到了三条的傳統町家老舖。
像翡冷翠,在這城裡我手上總是拿著地圖,不管去到哪裡都用步行。那時節的白晝特別長,每天早上走出旅館到晚上回去歇腳,總是長達12小時,才不過數日,這城已快被我踏遍了……於是待在這城的最後一天,我決定挑戰位於翡冷翠「郊外」的一座小山,上頭有座米開朗基羅廣場,可將翡冷翠全城風景收入眼底。看著地圖的比例尺,發現所謂郊外也似乎不遠,心想就走走看吧……果然,我真的走到了,只有爬山這段讓我氣喘噓噓。
像盧卡,這座讓我我驚豔的古城,來到這裡純粹是時間太多下的意外。在這裡散步的半天時光,我感受到義大利人所謂的La Dolce Vita。穿梭在狹小的古意街道間,看著城裡的老人坐在護城河旁聊天,小孩騎著單車成群結隊,美麗的女孩隨意坐在路旁的石階上就閱讀了起來。走出城牆,在城外的大片綠意與小徑間流連……我暗下決心,我絕對還要再回來居遊……

這種不停步行的旅行,某些程度來說或許是自虐。
可眼裡看到的緩慢景象,也許比車窗外往後飛逝的景色更能銘記心底。

Lucca-0.jpg










如果可以,就這樣一直走下去,
直到轉個彎,看到了路的盡頭。

titan編輯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個人漂泊的日子
》高木直子文藝春秋〈本の話〉專訪

讓台灣的讀者久等了,高木直子終於推出她的第九本圖文作品。我們特別刊登在文藝春秋〈本の話〉專訪高木小姐的全文,讓讀者更能夠看到《一個人漂泊的日子》創作背後的點點滴滴。

Q:《一個人漂泊的日子》是高木小姐將自己當初懷著「想要成為插畫家」的夢想來到東京,到成為真正的插畫家之前的那段日子描繪下來的圖文書。高木小姐是從小就憧憬以繪畫維生的職業嗎?

高木:從小我就很喜歡「畫畫」,我和姊姊就經常在廣告傳單的背面隨便亂畫。當時畫的大多是公主啦、女孩之類的圖。念小學時,只要遇到要填上「將來的夢想」的空格,我大概都會寫上「當麵包店老闆」「開一家花店」等等之類的。因為我沒有特別想做的事情嘛,乾脆就填上一些感覺還滿「可愛」的職業。

Q:一直到念國中的時後,您才意識到自己「想以畫圖為生」嗎?

高木:念國中的時候,我發覺到自己各個學科中,成績最好的就是「美術」。在那個時期,我身邊剛好有一個愛畫圖的女性朋友,我們甚至還一起約好「將來一起成為漫畫家吧」呢..。從那時候起,我的心裡開始有了「將來想以畫圖為生」的意念。

Q:在本書中,出現一些您在成為插畫家前所畫的作品,與您目前的風格似乎不太一樣呢。

高木:我在國中、高中時畫的清一色是少女漫畫,也曾把作品寄到漫畫雜誌投稿,真心想成為漫畫家。但是大學念了美術系,學了油畫與版畫後,又覺得「真想以一幅畫定輸贏」「真希望能畫點藝術作品」,即使不斷歷經嘗試與失敗,還是能夠按照自己的想法開開心心地作畫。畢業後進入設計專門學校開始有了「想成為能把作畫當工作的插畫家」的念頭..雖然和「以畫圖為生」的意思差不多,但每個時期所畫的圖多少會有點不同。


Q
:學校畢業後,高木小姐曾經暫時在老家的設計公司上班,後來卻毅然決然辭去工作來到東京, 當時與您住在一起的父母想必非常驚訝吧。

高木:我是家中三人姊弟中的老二,也是頭腦最不靈光的一個孩子,所以我父母總覺得這樣的我應該說不出這種話才對。但我父母不是絕對會一口說「不行」的那種人,所以我並沒有遭到強烈的反對。但也說不定他們是認為「反正最後還是會乖乖回來吧」呢。

01.jpg 
Q:所以,當您24歲的時候,抱著準備放手一搏的七十萬日圓獨自來到東京啊。可是,插畫家之路如此遙不可及,除了向出版社自薦,您每天還得花心力在打工上。包括房租在內的生活費支出想必非常辛苦吧?
高木:打工賺的錢拿來支付生活費就差不多花光光了,所以日子並不好過。我很少買衣服,還自己做裙子,球鞋也是髒了就洗,非常小心地穿。比起住在老家的時候,我懂得更珍惜物品,這一點我覺得還滿有收穫的。煮飯時也很少買肉啊魚啊這些昂貴的食材,有點半被迫地成為素食主義者﹙笑﹚。有時會買一條一百日圓的白蘿蔔,然後很小心地吃了好幾天。

Q:在東京一個人過日子,加上和學生時代不同, 在這個很難交到知心朋友的環境,一旦想家的話您會怎麼辦?
高木:對呀。一整天窩在家裡真的很無聊,一個人吃飯也好寂寞。我經常想著回老家去呢~。以前若是搭最後一班車回家,太晚的話可以請家人開車到車站接我,想買大型物品時也可以拜託爸媽開車載我,但現在不管要做甚麼,都得自己一個人去了。例如去買衣櫃,就必須自己一個人扛回去,實在是又大又重啊。雖然和想家這個問題不太有關係,但對於從小就很依賴父母的我來說, 心裡還是會感覺痛的。


 

-未完待續
(翻譯自文藝春秋20086月號〈本話) 陳怡君◎譯)

 

titan編輯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儀主編  原稿細節區專欄    週一更新】

 

星期五晚上的上課教室,我都選在靠最裡邊的座位,沒有什麼特定的選擇,有時坐前面一點,有時坐後面一點。

 

通常都是埋頭抄寫筆記,或者緊盯黑板上的例句文法,很少注意看看四周年輕的同學,他們真的都很年輕,我混在其中當做隱形人。

 

有一次不小心抬頭看著窗外,不知道這窗面對的東西南北,可是竟然看到總統府的正面牌樓,就矗立在眼前百步。

 

我剎時呆了呆。

 

日據時代的總督府,紅磚建築裡映照著昏黃的燈,整個樓像一個安靜的女子,站在黑夜裡。而樓裡面可不像我現在看到的外表如此楚楚靜謐,內裡是權力的鬥爭,是政黨的角力。

 

我無從想像那樓在每個時代所發生的事件,但我總會記得父親年輕時上台北來打拼,有一回騎單車晃到總督府,不清楚總督府前是不准騎腳踏車的,嗶嗶嗶,被總督府前的憲兵吹了好幾聲警笛逮個正著,年輕的父親根本搞不清楚怎麼回事,身無分文還要被罰錢,還好憲兵大人法外開恩,告誡之後放了一馬。

 

那樓我在學習新聞攝影時,總有一堂課是拍攝夜景,總會挑雙十國慶之前那樓被打扮成美麗動人燈海一片的夜晚來拍,廣場前總會聚集各家好手,攝影器材一拖拉庫,一個比一個嚇人壯觀,但我不懂,B快門下的那燈火輝煌其實都差不多,然而那固定的儀式,是新聞攝影的必修作品,一張黑夜裡閃著雙十燈火的總督府。

 

1919年完工的樓,現在已經是快90歲的老太太了。

當時也是從荒地上蓋起一磚一瓦,1945年台北大空襲,原本造型特殊的建築成了轟炸的目標,後來又一磚一瓦整修恢復原貌。

 

當發現可以從窗口看見總統府的那一晚,只要每到星期五上課的時候,我總會下意識瞧著窗外,第二堂課九點鐘之後府內已經把昏黃的燈關掉了,安靜的女子消失在黑夜裡,我想著坐在自由廣場上的那些學生們,他們是否能從荒地上開出自己的花朵,或者他們會像沒有生存能力的野草莓風吹雨打後一顆一顆爛……

 

暫時我還不想知道答案……

 

titan編輯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打開電視,近日的新聞實在讓我憂鬱指數激增
為了身心健康著想,決定避開那幾個新聞頻道免捶心肝
太苦悶時,絕對要自己找樂子!
下個月即將出版的《小公司與爆炸頭》就是如此解悶的好物啊!

剛拿到稿子看時,自己在座位上小小聲ㄎㄎ笑不停
很冷,很惡搞,很日式喜感,沒有邏輯地一直打到我的笑點
於是想到2006年時,也有部日劇讓我有類似的情感經驗(?!)
那就是小田切讓與麻生久美子主演,三木聰等多位導演的【時効警察】
《小公司與爆炸頭》中的故事大綱,是一間名為「科斯納出版」的出版社內,各個行事風格迥異的社員所發生的大小事。
而【時効警察】的劇情,也是跟著「總武署時效管理課」的幾個員警打轉

因為找不到興趣,於是以調查過期案件做為喜好的霧山修一郎←他就是主角
還有位暗戀著霧山修一郎,儘管不是時效管理課的人卻很愛湊熱鬧的交通課女警三日月靜
這兩人攜手一起調查一件件過了時效的案件,在破案過程中,有時惡搞,有時毫無理由解開案情,有時也有些小感傷
但除了辦案推理的部份外,其他人物的特色也都鮮明豐富
一直都很閑的時效課課長、三不五時發明詭異笑聲的時效課員警、總是穿著大衣自以為很漂撇的刑事課員警、愛研究日常生活中的不日常事物的鑑識課員警……等等
整部戲就像是個同樂會劇場,看著劇中人物默契十足台詞互動,以及別具心思的道具場景,還有導演精采的調度,可說是一齣台上台下都配合得精采萬分絕妙好劇
也讓我當時在大學宿舍內跟同學笑到拍大腿外,還為著每發現劇中一個特別設計的橋段雀躍不已
日本人真是把KUSO用心發揮到了極致
因為反應熱烈,隔年日本朝日電視台再推出續集【帰ってきた時効警察】,一樣大受好評
完全不負時效迷一年的等待!忍不住在螢幕前跟著回來的霧山修一郎一起興奮的啊啊啊大叫

titan編輯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