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新井一二三 (18)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香港的文化環境不純,

但有「雜種」的生命力,

所以我在香港才感覺到孤獨得舒服。

 

「跟妳在一起,我幾乎忘記了妳是日本人。」曾經有很多中國朋友跟我說。一個外國人在中國大陸生活,非學普通話不可,我自然也會講了。再說,中國人跟日本人本來就長得差不多,都是黑眼睛、黑頭髮、黃皮膚。何況中國本身那麼大,北方人跟南方人簡直是兩個不同的民族。所以,如果我要冒充中國人的話,應該沒有多大困難。不過,我們屬於某一種民族,不僅基於語言和長相。「血統」這個東西不大有科學根據,更重要的大概是「文化」。

我父母都是日本人,我從小受日本教育長大。我的文化背景肯定是「日本人」的。學會了中國話,了解了中國文化,並不等於我丟掉了日本文化。所以,每次有中國朋友說「妳跟中國人一樣」時,其實我心裡不很好受。因為我知道在骨髓裡,我永遠是日本人。麻煩的是,連日本人都開始跟我說「妳不是日本人」。回到東京老家,我母親和妹妹半開玩笑地把我叫做「我們家裡的外國人」。好了,好了,我不是純粹的日本人了。

但是,如果日本人說我是外國人,那麼我倒應是什麼人呢?

後來移民到多倫多去,我有幾年非常努力要做加拿大人。學會加拿大口音的英文,天天吃加拿大口味的西餐,跟土生加拿大人來往,結果我變成了加拿大人嗎?

沒有。人家至多把我當作「同化成功的移民」。我越來越不明白我為什麼要被同化?能夠跟其他背景的加拿大人和平共處不就可以了嗎?在多倫多,最後的幾年,我來往最多的是歐洲移民,有德國人、捷克人、法國人等等。他們都默默地保持自己的語言文化生活習慣,只是在社會上按照加拿大的規則玩各種遊戲罷了。那些人很理解我也有自己的文化背景,不一定明白,但一定接受。

在多倫多,我也有不少中國朋友。中國移民保持自己的生活習慣,其他民族絕對比不上。去他們家裡,一定能吃到中國菜,能聽到中國音樂,講的又全是中國話,於是讓我有「回家」的感覺。我有點像父母親重複地結婚、離婚的孩子,還記得出生在哪一個家,但後來也有了一些家。中國文化的環境對我來說亦是家園。

不過,當那些中國朋友來我家,一定會說:「沒想到妳這麼西化。」因為我愛喝咖啡。只是,西方朋友來我家,發現我早上吃稀飯時,一樣吃驚地說:「沒想到妳還這麼東方化。」語言跟文化的關係很深,但不完全一致。人可以過雙語生活。那麼,有沒有「雙文化生活」這種東西?我交西方男朋友的時候,盡量把生活西化;早上不吃稀飯無所謂,晚上偶爾帶人家去有「異國情調」的日本、中國餐館,默默地嘗到「回家」的味道就可以了。未料,當我在家裡用日文或中文接電話的時候,男朋友難免感到「異化」,好像我一個人跑到另一個世界似的。因為西方人不能區分日文和中文,他都不知道我到底跑到哪一個世界。

「會講幾種語言的人,腦袋裡是什麼樣子的?」一個日本朋友問我。

「好比腦裡有幾個世界,有些地方重疊,其他地方不重疊。有人只在一個世界裡跟我接觸,有人在兩個世界重疊的地方跟我交往,我自己生活在三個世界重疊的角落。那裡的人口不多,所以我有時候感到孤獨。」我說。

我曾經以為,會講的語言越多,能交的朋友越多。這一方面是真的,另一方面卻

不一定。好比換了好幾次小學的孩子,同學的總數當然很多了,可是他會有幾個真正要好的朋友呢?也許,有過類似經驗的孩子才能理解他的感受。

幸虧在香港有不少人在幾個世界重疊的地方生活。講英語的香港人,學廣東話的北方人,還有像我這樣的外國人。香港的文化環境不純,但有「雜種」的生命力,所以我在香港才感覺到孤獨得舒服。

 

(本文摘自 大田出版 《櫻花寓言》第三號作品復刻)

 

購書連結:

《櫻花寓言:孤獨的青春日記》

博客來:http://bit.ly/2UscYrw 
金石堂:http://bit.ly/2UpkQd3 
誠品:http://bit.ly/2UpmBXS 
讀冊:http://bit.ly/2UoIs1u 
晨星:http://bit.ly/2UpkUcN

 

文章標籤

titan編輯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真沒想到櫻桃子竟會跟西城秀樹同一年走,

而且在平成時代最後一年,也在安室奈美惠引退的一年。

 

很多很多年,每週日傍晚,日本多數人的習慣是:五點半看日本電視台的《笑點》,六點則看富士電視台的《櫻桃小丸子》,到了六點半繼續看同一家電視台的《海螺小姐》,七點把頻道轉到NHK去,先看新聞報導,八點看該年大河劇。

現在想想,那是二十世紀後半葉,電視機成為家庭團聚中心時期的象徵性場面。平時工作忙碌的各家父親,只有週日方能夠傍晚在家裡跟孩子們一起看電視。當年也不怎麼講吃飯不應該看電視等等,因為電視機是剛出現的新興家電,價錢當然不低,說不定分期付款才能到手,所以全家人一起享受才算划得來。

《笑點》是一九六六年開播的。最早的主持人是落語家立川談志。後來由前田武彥、三波伸介、三遊亭圓樂、桂歌丸順序接棒,目前由春風亭升太主持。歷代主持人都是穿著和服的曲藝界大人物。演出內容也偏向傳統,主要給男性大人看的。不過經電視機傳到家庭裡面去的緣故,才調整為兒童亦宜的節目。

懷舊的氣氛,充滿童真

相比之下,富士電視台六點檔的兩個動畫片,則從一開始就針對包括小朋友在內的全家老小。一九六九年開播的《海螺小姐》,主角是帶著幼小兒子的家庭主婦,她母親也不出外工作,家計由父親和丈夫兩個上班族撐持,也就是性別分工做到底。他們河豚田家庭,住的是和式房子,似乎每個房間都鋪著榻榻米,乃今天在日本都很少見到的。總體而言,《海螺小姐》描寫的是早已過去的,或者說屬於昭和時代的日本家庭。雖說《海螺小姐》最初是報紙上連載的四格漫畫,敏銳反映出時代氣氛來,可是原作者長谷川町子去世以後,越來越往超時代方向走。無論如何,它如今仍然是全日本收視率最高的動畫片,也被金氏紀錄認定為全世界最長壽的電視卡通節目。

六點半的《櫻桃小丸子》則是一九九○年開始播送的,內容卻圍繞著一九七三、七四年,作者櫻桃子小學三年級時候的日子。九○年的日本處於泡沫經濟高峰期,早一年裕仁天皇去世而昭和時代跟著結束,新的平成時代剛從明仁天皇開始。跟「永遠現在」的《海螺小姐》不同,《櫻桃小丸子》則一開始就是懷舊的。當年二十五歲的年輕作家懷念自己八、九歲時候的生活,因為當年的日子還充滿著童真,也不是大人們理想化的那種,而是傾向於寫實主義的一種。小丸子的爺爺老來糊塗,奶奶愛儲堆沒用的雜物,爸爸愛喝酒,媽媽很吝嗇,姐姐是西城秀樹迷,若以一句話概括就是普普通通,但是很叫人懷念並羨慕的三代同堂家庭。

一九九○年代的日本家庭,實際上幾乎是清一色的核心家庭,爺爺奶奶再也不存在於孫子孫女的日常生活,反而變成過年過節給紅包的人了。然而,關於人生的很多智慧,本來只能通過跟老人家接觸的過程中慢慢學到。平時生活中沒有了爺爺奶奶,孩子和孫子的人生就變得簡單、乏味。

親自寫主題曲:大家來跳舞

我跟櫻桃子、小丸子屬於同一代。記得小學班上有個女同學是西城秀樹迷。年輕時候的秀樹,是名副其實的明星、偶像。明星本來在天上閃亮,給地上的人們指出方向的。至於偶像,更是宗教上崇拜的對象。社會世俗化,人們逐漸失去信仰,這時由娛樂界提供各種明星、偶像來的。

《櫻桃小丸子》的世界討人喜歡,一個因素是她生長在靜岡縣清水,乃以海鮮和水果聞名的好地方。靜岡縣在富士山腳下,靠著太平洋,氣候四季都溫暖,有的是當地特有的美味。有櫻花蝦、白飯魚、蜜柑、草莓、綠茶等等,靜岡人從不擔心沒東西吃,結果集體性格開朗、外向、寬容,乃相親、交友的第一選擇。有趣的是,日本第一長壽節目《笑點》目前的主持人落語家春風亭升太,也是靜岡縣清水出身的。

櫻桃子被廣大日本人愛護的程度,可以說是,當她的死訊傳播開來以後,才有目共睹的。古人說蓋棺定論果然沒錯。當SMAP解散的時候,我寫過他們的《世界上唯一的花》是各年齡層的日本人能一起哼的最後一首流行歌曲。現在才知道,其實《櫻桃小丸子》的主題曲《大家來跳舞》才是。雖然大家都知道《笑點》的主題曲,也會唱《海螺小姐》的主題歌,但《大家來跳舞》是一九九年日本單曲銷量冠軍,也獲得了同一年的日本唱片大賞。它不僅是大家所知,而且是大家所愛,因為那歌詞是櫻桃子親自寫的。

當她過世以後,網路上很多人討論櫻桃小丸子以外,還有不少人提到她早年寫的桃子罐頭》《猴子馬戲團》《紅燒鯽魚等多麼叫人笑個不停的散文集。結果她的著作在日本亞馬遜的排行榜上一下子成了暢銷書。這麼有才能的一個人才五十三歲就去世,叫人覺得很可惜。雖然富士電視台今後也繼續每週日播放櫻桃小丸子,但是我們都知道靈魂人物不在了。

每年都有人去世,是人間常態。但是不知為何,我覺得,今年離開我們的人似乎特別多。跟平成時代快要結束有關係嗎?該是幻覺。祈櫻桃子冥福,合掌。

 

摘自新井一二三《再見平成時代》

再見平成時代|立體書封.jpg

購書連結
博客來> https://goo.gl/bG2bg5
金石堂>https://goo.gl/7vGnMZ
誠品> https://goo.gl/nPTxbT
讀冊> https://goo.gl/m9Nyf2
晨星> https://goo.gl/cxMkqa

文章標籤

titan編輯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刊頭  

 

◎用中文寫作的日本旅人╱新井一二三

 

     我說要去長崎,好幾個朋友都說:那妳該吃生烏賊了。雖然東京魚店都全年賣烏賊,可是到了產地才能吃到活的。而只有活烏賊做的刺身,才能夠從頭到腳全部都生吃。

 

     去鄭成功紀念館的時候,我看過了附近小攤子「生簀」裡游泳的透明烏賊。活烏賊是透明的,死了就發紅,最後才呈眼熟的白色。平戶中心區有漁業合作社經營的魚店兼食肆。這家「旬鮮館」出售早晨在當地釣上的魚,當地人買回家吃,遊客則在店裡消費。有趣的是「生簀」旁邊牆上貼的一張紙寫道:注意烏賊射墨汁。墨魚的別名果然不虛傳,牠們遇到了敵人,要射墨汁反擊的。我們既然要把牠活生生地吃掉,被當作敵人都無可厚非吧。

文章標籤

titan編輯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刊頭  

 

◎用中文寫作的日本旅人╱新井一二三

 

      已到初秋了,但東京菜市場上賣的青椒還是很大很甜。於是我想到做鑲青椒當晚飯主菜。只是有件事情,我一向想不通的:一個大青椒約有十公分長,若塞入大約二十五克豬絞肉,不大可能一口氣就吃完。但是,分幾口吃,場面又嫌不雅,該怎麼辦?

 

      據說,西方人到了十六世紀才開始用叉子。之前,他們是一手拿刀子切肉,一手抓肉吃的。相比之下,中國人早在孔夫子的年代,已經開始用筷子吃飯。稍後的孟子曰:君子遠庖廚。也就是說,揮刀料理是廚子、女人的事,大男人專門負責舉起筷子來吃食。總之,凡是中國菜,上了桌的菜餚再也不需要用刀子切,能夠直接使用筷子放心地吃。

 

      反過來看日本的情形,公元七世紀,從中國經朝鮮半島,傳來了筷子。到了八世紀,貴族領先開始用筷子吃飯,後來也普及到社會各階層去了。西方式的刀叉,至今只在吃西餐時特地拿出來用;平時在家吃日本菜,桌子上連羹勺都看不到,只有一雙筷子而已。

文章標籤

titan編輯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刊頭  

 

◎用中文寫作的日本旅人╱新井一二三

 

                 東京是很大的城市,可以說太大了。因為太大了,所以連土生土長的東京人都往往只知道東京的某一角落而已。除非有什麼特別的契機,市內有些地區,可能是很大一塊吧,一輩子都不會踏足的。

 

                 天空樹(Skytree)的開業,對不少東京人來說,就成了那樣的契機。住在市內西區,之前沒機會去東區淺草、隅田川的東京人,趁難得的機會,要麼從東京鐵塔腳下的日出碼頭坐水上巴士(輪船),或者坐東京唯一留下來的路面電車荒川線(即是在侯孝賢作品《咖啡時光》裡,一青窈常坐的小電車),到了淺草仰望新地標,然後順便走走外國遊客充斥的淺草寺仲見世一條街。

 

                 淺草曾經從江戶時代到明治初年是東京最繁榮的鬧區。看文豪夏目漱石回想孩提的散文,姊姊為了去淺草看歌舞伎,還沒天亮之前就離開早稻田的住家,從附近的碼頭坐上小船,沿著今天的神田川、隅田川,花好幾個鐘頭才抵達淺草,看完戲後又搭船,深夜才回到家來的。同一條路,如今即使坐玩具般的荒川線,都只需要五十三分鐘而已。坐了地鐵則用不著半個鐘頭了。

 

                 後來,隨著近代化的進展,東京越來越往西發展。明治維新後,在銀座修建磚瓦街,商店櫥窗裡展出了從西方進口的種種舶來品。年輕時髦分子從此不去淺草,要逛銀座大街了。一九二三年的關東大地震,一九四五年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的美軍空襲,都對包括淺草在內的下町地區造成了致命性的破壞。有些地區的居民,失去了全部家產後,集體搬去了西郊。比如說,今天以宮崎駿吉卜力博物館聞名的三鷹市連雀町,原來是神田區的一個地名,關東大地震後,整個社區搬遷,不僅是居民連地名都帶走了。總之,東京西部越來越發達,東部則給人以相對沒落的印象。這是大家有目共睹卻不大講出來的公開祕密。只有外人如美國的老一輩日本通Edward George Seidensticker(一九二一—二○○七)才在著作《東京:山手、下町》裡揭破了當地人不敢說的實話。……

  

 

更多精采內容請見大田出版7月新品

《旅行,是為了找到回家的路 》新井一二三.第24號作品

大田-旅行,是為了找到回家的路-立體書  

 

文章標籤

titan編輯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刊頭  

 

◎用中文寫作的日本旅人╱新井一二三

 

                旅遊通過書本、電影、音樂作品等認識的土地是挺過癮的活動。例如,去倫敦找找名偵探福爾摩斯住過的房子,相信很多人都會覺得很好玩。在紐約找找伍迪‧艾倫電影《曼哈頓》的場景,對一個美國電影迷會成為一輩子難忘的金牌回憶。

 

文章標籤

titan編輯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刊頭  

 

◎用中文寫作的日本旅人╱新井一二三

 

      對我來說,旅行是非常個人化的活動。尤其從十幾到二十幾歲的時候,一個人到處旅行嘗到的種種滋味,雖說酸甜苦辣均有,但是百分之百都回味無窮,最後全成了人生田地的高營養肥料。經常有人問我:妳一個人旅行不寂寞嗎?當時我都回答說:我倒特別喜歡那單單一個人走世界的感覺呢。

文章標籤

titan編輯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0701130誤會造成美感


 【春雨はるさめ】

【玉子たまご】

【豆腐とうふ】


 

中文的「粉絲」,到了日文裡就翻身為「春雨」(はるさめharusame)。

美吧?

不過,把「綠豆粉絲」稱為「綠豆春雨」來,則有點傻了。

中菜「螞蟻上樹」,日本人叫做「麻婆春雨」,難免有化外的味道。

川菜較晚才傳播到日本來。東瀛人熟悉的四川料理也只有「麻婆豆腐」(マーボドフーmabodofu)而已。凡是辛辣味道的東西,日本人都稱為「麻婆××」。例如,把「魚香茄子」叫做「麻婆茄子」。

優雅的「春雨」跟俗氣的「麻婆」結合在一起,喚起來的想像也怪裡怪氣。好在日本人始終不知道中文「麻婆」是甚麼意思。

中文的「蛋」,到了日文裡是「卵」。

有點怪。

在日本,「卵」也寫成「玉子」,兩者的讀音完全一樣,均為「たまご tamago」。日語的「たま tama」指的是球形的東西。東京地名「多摩」、「多磨」也都念成「たま tama」。

「玉」字在日文裡頭,基本上是「球」的意思。日本人跟西方人一樣,知道翡翠,卻不懂得欣賞「玉石」。因此,日本人看到「玉」字,也不會想到寶石。首先聯想到的一般很不雅,也就是「蛋」了。

「玉子」的語感,對日本人來說稍微滑稽,至多可愛,但是絕不可能優美。所以,菜名「玉子豆腐」,由日本人看來也就是「雞蛋豆腐」,平淡得很。

沒想到,從中文角度看「玉子豆腐」這名稱,會喚起很不一樣的想像來。

我有一次看香港作家張小嫻在專欄裡寫到「玉子豆腐」。她眼裡看出的果然是跟玉石一樣滑亮、陰涼、高貴的舶來美味。居住於亞熱帶的中文女作家喜歡喝冷牛奶、吃「玉子豆腐」,顯然對滑潤、涼爽的口感情有獨鍾,連化外之地傳來的家常便飯,都想像成傳說中的醍醐。

日文跟中文之間,有時存在誤會造成的美感。

──摘自大田出版 新井一二三 八月新書《和新井一二三一起讀日文》P012~014部分內容

「玉子」的語感,對日本人來說稍微滑稽,至多可愛,但是絕不可能優美。所以,菜名「玉子豆腐」,由日本人看來也就是「雞蛋豆腐」,平淡得很。

文章標籤

titan編輯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0701130

日式拉麵的台灣因


 

ラーメン
Ramen的標準菜碼是煮肉片(日本人叫它叉燒,但其實是煮的)、蔥絲以及乾筍。Ramen上擱的乾筍,早期日本人稱之為「支那竹」,因為日本沒有麻竹,更沒有醃製而成的乾筍。那發酵的香味,由日本人嘗來充滿著異國情調,好迷人的。

 

「ラーメンRamen(日式拉麵,在日本沒有漢字表記)是從哪裡來的?」這是日本雜誌、電視綜藝節目談個不停的熱門話題。聽起來、看起來、吃起來,ラメン都不會是傳統的日本料理。但是,外國好像也沒有同樣食品。ラメン究竟是哪裡來的?日本人很好奇,因為如今ラメン是日本不可缺少的「國民食」。東北關東大地震發生後,最早在東京超市被搶購的食品就是袋裝泡麵和杯麵。關於ラメン的起源,至今還沒有個定論。有人說,明治維新後,來橫濱唐人街開館子的柳姓廣東廚子賣的「柳麵」是起源。也有人說,一九一○年左右在東京淺草來來軒賣的「廣東麵條」才是起源。我本人倒覺得ラメン的台灣成分不可低估。

由日本人看來,ラメン最與眾不同的特點是稍呈黃色、口感勁道的麵條,也就是日本所謂的「中華麵」。這種麵條是麵粉加鹼水做成的。傳說道:曾經有人在內蒙古用當地湖水打了麵條,結果打出來的麵條又好吃又好看,那是水裡含有的鹼性成分導致的;所以,後人打麵條也開始用鹼水,以便取得同樣效果;只可惜在中國大陸,鹼水麵的作法已經失傳,唯獨在日本流傳到今天,即日式「中華麵」。

這則傳說不大可信,因為日本人開始去內蒙古應是二十世紀初日俄戰爭以後的事情,當時東京街上已經有館子出售ラメン的前身「支那麵條」了。而且在中國大陸吃鹼水麵的主要是南方人,並且至今沒有失傳。

在傳統日本食品裡,用鹼水的似乎只有九州各地(長崎、熊本、宮崎、鹿兒島等)過端午節時候吃的「唐灰汁粽」。這種點心很像台灣的鹼粽,其歷史追溯到近代以前,估計是江戶時期住在長崎的唐人(以福建泉州人為主)傳授給九州人的。至於其他地方的日本人,第一次接觸到的鹼水食品好像就是「支那麵條」。

十九世紀末在橫濱、東京一帶出現的鹼水麵「支那麵條」,源自何處?一八五九年橫濱開港後,從香港轉來的西方商人帶來華籍「三把刀」(裁縫、理髮師、廚師)。橫濱中華街最早的一家中餐館開張於一八七○年。廣東館子頗有可能做鹼水麵賣了。直到昭和時代,日本中餐館的菜單上,除了「支那麵條」(以及其後身「中華麵條」、ラメン)以外,一般還有「餛飩」「燒賣」「叉燒麵」,而後三者的讀音都是廣東音(ワンタンwantan 、シウマイsiumai 、チヤシュメンchasiumen )。我們大概可以肯定:日本「中華麵」的故鄉是橫濱中華街的廣東館子。

不過,ラメン的構成要素並不僅是麵條。它一方面引進了廣式鹼水麵,另一方面沿用了日本蕎麥湯麵的形式:清湯麵上擱幾樣菜碼。從一開始到現在,ラメン的標準菜碼是煮肉片(日本人叫它叉燒,但其實是煮的)、蔥絲以及乾筍。ラメン上擱的乾筍,早期日本人稱之為「支那竹」,因為日本沒有麻竹,更沒有醃製而成的乾筍。那發酵的香味,由日本人嘗來充滿著異國情調,好迷人的。ラメン的味道跟傳統日本湯麵最大的區別也就是源自乾筍的乳酸味。對ラメン如此關鍵性的乾筍,當年是從台灣專門進口的。定居橫濱的廣東華僑從台灣進口砂糖、茶葉以及其他食品向日本市場販賣。當台灣割讓給日本以後,台灣產乾筍更是湧入日本市場,我估計,促進了ラメン的誕生。

記得小時候吃ラメン,除了「叉燒」煮肉片以外,覺得最珍貴的就是「支那竹」,因為那是外國食品,在ラメン上才會出現幾條,平時則見不到的。猶如披薩餅上的碎黑橄欖。不僅家裡不會做,而且商店裡都沒有得賣。所以,一九六八年,桃屋公司在電視上宣傳瓶裝「メンマMenma(在日本沒有漢字表記)」跟「榨菜」同時上市之際,幾乎轟動了日本全國。

「メンマ」是甚麼?不外是「支那竹」,只是受了即將跟中共建交的政治環境之影響吧,桃屋居然以當年沒人聽說過的新名詞「メンマ」來推銷。後來我得知,那是台灣出身的食品批發商丸松物產公司老闆松村秋水起的名稱,乃「當麵菜碼的麻竹=麵麻」的意思。轉眼之間,「メンマ」膾炙日本人口,代替了舊名「支那竹」。

至於「支那麵條」這名稱甚麼時候變為「ラメン」,也沒有定論。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從外地復員的阿兵哥沒有工作,處處拉著「屋台(流動售貨亭)」,吹著嗩吶,賣中式湯麵。其中不少是原日式蕎麥麵廚師,為迎合社會上的新潮流改做「中華麵條」的。

一九五八年,大阪日清食品公司推出了「チキンラメンChikin Ramen 」,乃日本歷史上第一種速食麵。該公司的創業老闆安藤百福(原名吳百福)是台灣嘉義朴子人。他家鄉盛產意麵,顯然給「チキンラメン」提供了藍本。後來在日本市場陸續上市的泡麵,通用名稱是「インスタントラメンInstant Ramen 」,館子賣的「中華麵條」也被稱為「ラメン」。一九七○年代以後新打進東京市場的「札幌ラメン」「九州豬骨ラメン」等全用了ラメン。舊名「中華麵條」很快就被淘汰了,更何況是追溯到十九世紀的「支那麵條」。

可見,實際上就是安藤百福給「支那麵條」正名,為ラメン日後成為日本的「國民食」鋪路的。他後來也發明了劃時代的新商品「Cup Noodle」而暢銷國際。二○○七年,他去世的時候,美國《紐約時報》竟然登了篇社論題為「謝謝麵條先生」。

 

從ラメン的誕生,到成為日本的「國民食」,一貫都有不可低估的台灣因素。當初是台灣產乾筍的發酵味迷住了日本人,使他們對「支那麵條」愛慕不已。後來,松村秋水把「支那竹」改名為「メンマ」,由桃屋推出後膾炙人口。然後,安藤百福把傳統意麵改良為能夠大量生產、大量消費的「チキンラメン」。他到美國考察時發現,西方人把泡麵放在杯子裡吃,因為西餐有麵湯(noodle soup)的傳統。為了打進國際市場,一九七一年日清食品推出的全球第一種杯麵「Cup Noodle」果然在世界各國大受歡迎,ラメン終於從日本的「國民食」再上一層樓成為「世界食」了。箇中的台灣因緣,該被記憶下來。

──摘自大田出版 新井一二三 八月新書《和新井一二三一起讀日文》P015~020部分內容

文章標籤

titan編輯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地震與日常

新井一二三/文  2011-03-16中國時報

這兩天看電視報導,我最受感動的就是災區有許多許多人留在自己的崗位盡自己的責任。有醫生、護士、公務員、自衛隊員、消防隊員,還有銀行、便利店、食品店等等的工作人員都不顧自己的家庭而為別人,為整個社會出力。電視上菅首相對全體國民說:「我很佩服你們的冷靜」。我也同意。日本沒有完蛋。日本應該從現在開始。

三月十三日。東日本大地震第三天,我真想好好哭一場。但我怎麼敢呢?根本沒有這份啊。有多少人被海嘯活埋?有多少人家房子被沖走了?那些災區的人在電視上回答記者的問題幾乎沒有一個大哭大鬧的。大家努力保持冷靜,這樣才能保持公共秩序。我身在幾百公里之外的東京,更沒有哭的份。

今天本來不大想出去,因為福島縣核電廠的狀況還不是很清楚。但是做父母的在小孩面前又怎麼敢暴露出自己心中的窩囊?早就跟女兒約好星期天去Gap Kids買衣服,還是履行諾言為佳。服裝店的顧客似乎比平時少。我自己也不時地想:若突然來了大地震,該躲到哪兒去?服裝店的鏡子太多,玻璃窗太多,沒地方躲。不過想一想工作人員的處境吧。他們裝著沒事的樣子。其實,大家都害怕隨時會發生的餘震,或者更加可怕的情形。

突如其來的巨變

前天下午地震發生的時候,我在家裡看著電腦螢幕寫稿。最初感覺到小小的搖動。這在東京算是常有的事兒。我習慣性地站起來到走廊去,因為工作室裡書架林立,一有大地震就會倒下,不如到兩邊都是牆的走廊。剛開始,搖動並不大,但是過了半分鐘都不停止,反之越來越大。金魚游泳的水槽,開始從上面溢出水來。打開廁所的門,馬桶的水也逆流。情況不妙,廚房裡有聲音,好像甚麼盤子之類掉下來了。我搬到這房子已經有十三年,從來沒有經歷過這麼大的地震。打開電視機看新聞,果然震源地東北地方的震度達到七級,而且各地已開始出現海嘯。

我馬上出去要接小學三年級的女兒。她該在下課的路上。可是電梯停止,我只好從十一樓走到地面。但是心裡緊張的緣故吧,一點也沒覺得累。幸虧女兒沒事,我們兩個人一起爬回到十一樓。中一的兒子也馬上回家了。他說學校宣佈提早下課,並且禁止留校從事社團活動。平時一周練習七天的棒球隊,這時也只好聽從命令。

我們很快就收拾好了房子。孩子們說:「終於沒事了。」他們寧願相信已經沒事。但是做父母的看著電視,不能不發覺情況似乎相當嚴重。雖然受害程度不是一下子就很清楚的,但是海嘯造成的破壞是前所未聞。日本完了?這些日子,國家經濟這麼差,政府的表現這麼差,再蒙上這樣的災難,日本不是完蛋了嗎?

titan編輯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新井一二三◎文

  日本最重要的純文學獎芥川龍之介賞,二○○六年前半年的得主是三十九歲、身高一米七四、單身的女作家絲山秋子。若在上世紀,一定引人注目的種種屬性,在今天的媒體上卻很少有人提到。

  比起新人作家的年齡、身高、婚姻狀態、性別,更受注目的是她特殊的經歷:自從早稻田大學政治經濟學系畢業以後,任職於洗手間設備的TOTO,在福岡、名古屋、高崎、大宮四個中小城市,總共有十年的推銷經驗。日本文壇給她掛的頭銜是「後均等法第一代女作家」。
日本女性開始跟男性平起平坐地工作才是二十年前的事情。一九八六年施行的男女雇傭均等法禁止了企業對員工的性差別;之前只能擔任助理業務的大學畢業女生,可以選擇的職業類別一下子增多了。

  在東京出生長大的絲山秋子,從小喜歡看書也酷愛騎馬,長大以後著迷於汽車。報考大學時候,為了「將來好找工作」而選擇經濟系。九○年畢業後則到TOTO做事,最大原因是該公司對男女員工的待遇完全平等。她跟男新人一樣被派到地方城市去,每天自己開車上班,從早到晚工作應酬。當年的同事說,絲山「從不讓別人意識到她是個女性」。

  她這樣的經歷,之前的日本女作家是沒有過的。雖然有個別的女性在公司裡待了一輩子,但是她們扮演的大多是祕書等整天留在辦公室裡幫助男上司的角色,女性色彩非常濃厚。那些早期的職業婦女,過了一定年齡而未婚,就自動被扣上「老處女」的帽子了。其他在社會上做事的,除了醫生、藥劑師、教師等少數專業人士以外,只有吧女、舞女等風化產業的。在職場上不被稱為「小姐」的日本女性,絲山著實屬於第一代。

titan編輯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文◎新井一二三    自由副刊2008-11-20

46.jpg 
「海角七番地」如真似幻的地址,暗示日本早已從台灣現實退場?(果子/提供)
47.jpg 
《海角七號》呈現了南台灣的美麗。(果子/提供)


《海角七號》教我哭了至少七次,而且開始的三次在還沒看電影之前。最初是在網路上看愛情篇預告片的時候。在1945年底的碼頭上,全身白衣裳的女生拚命尋找著同路人。那個男人卻在甲板上躲藏。畫面轉換,輪船已在航行,看起來像大海上的孤島(如台灣)。男人用日語旁白道:「友子,你還呆站在那兒等我嗎?」跟著出現大字幕:「六十年前寄不出的七封情書」。看到那兒,我已在嚎啕了。

過去二十多年跟許多台灣朋友的來往中,我都注意到,他們似乎下意識地在我這個日本人身上要尋找什麼。1950、60年代出生的台灣本省人好像在成長的過程中,心裡產生了一道共同的謎,猶如單身媽媽帶的孩子自然會有的疑問:我父母為何離了婚?父親在哪裡做什麼?他們看我的眼光有點像我是他們離了婚的父親跟另一個女人生的孩子。那預告片讓我預知到他們終於找到了謎底。

新台灣人形象

匆匆找台北電影節的頒獎場面看,我禁不住第二次哭起來了。魏德聖長的樣子,跟之前台灣電影界的大師們,如侯孝賢、楊德昌,真不一樣。可以說是一副標準本省人模樣吧?矮個子、小眼睛、大鼻子,卻顯得那麼地瀟灑、帥氣、自在。1969年出生在台南,工業中專畢業等經歷也跟科班出身或者從美國留學回來的大師們不同。基層出身的本省人在過去的台灣,無不像後殖民理論家史碧娃克(Gayatri Spivak)所說的the Subaltern,不可能擁有表象自己之途徑。如今魏德聖上台致謝詞,清楚地表示,台灣本省人的subaltern時代過去了。頒獎的侯孝賢也特有氣度,很誠懇地說:「我一直期待這樣的台灣電影,已經等了很久很久。」以那一句話簡直把台灣電影界的領導地位禪讓給本省人了。你們都太棒了!

還嗚咽著找日本方面的資料,發現有幕張海洋電影節記者招待會的紀錄。看著,我的視界又開始模糊了。魏導被問來日感想時說:「能夠在千繪的家鄉上映作品,我最感到高興。」使田中熱淚盈眶。跟著,他也向在場的田中父母說:「在台灣,我們會好好照顧您們千金。請放心。」教她再也忍不住嚎啕了。可見小個子魏德聖真是個大人物。以往在日台文化交流中,日方常霸占男性角色,台灣方面則扮演女性角色。如今帶《海》片來日本獲得了電影節大獎的魏德聖,卻泰然自若地表現出來了既很男性又很父性的新台灣人形象。多麼厲害!

魏德聖究竟是什麼人?進行著調查,我忽然發覺:台灣媒體都不把他稱為本省人。部落格上也很少有用省籍來討論《海》片的。問問台灣朋友,人家也說:「最近很少說外省人、本省人了。只有結婚的時候,還會被提起來成為父母反對的理由。」這果然是1990年代開始的政治環境變化所致。如今外省人不再用「本省人」這個subaltern式名詞稱呼社會上的多數人,本省人自己則更不會用了。也應該如此,「本省人」跟日治時期的「本島人」相應,隱藏著奪取真名的目的。今天他們已恢復了真名,光明正大地自稱為台灣人。在部落格上有一個台灣人當討論《海》片之際,為了慷慨地表示並不意圖排除外省人,特地註明:「眷村文化也是台灣文化的一部分」。從前「眷村」居民跟貴族一般驕傲,把外面的本省人叫做「老百姓」。由今天的台灣人說來,眷村卻好比是大陸難民收容所。時代真變了。

titan編輯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文◎新井一二三

日本目前的三十世代中,最有名的女性體育家就是谷亮子了。她是一九七五年在九州福岡縣出生的柔道家(四十八公斤級別),小學一年級就受哥哥的影響而開始練柔道,自從十五歲獲得了全日本冠軍之後,在巴塞隆那(一九九二)、亞特蘭大(一九九六)兩次奧運會中贏得過銀牌,在雪梨(二○○○)、雅典(二○○四)兩次大會中則得到了金牌。

身高才一四六公分的谷亮子,笑起來眼睛細細地幾乎看不見,那外貌彷彿著名漫畫作品《YAWARA!》(浦澤直樹作)的女主角,因此被取的外號叫做YAWARA-chan(阿柔)。個子矮小卻特別強力,性格又非常正直,她過去十五年一直是日本體育界的寵兒,大家覺得理所當然。

出乎眾人意料之外的是,阿柔竟然也會談戀愛。二○○三年,她跟職業棒球選手谷佳智(現屬於讀賣巨人隊)結婚了。以前的女體育家給人的印象是:只懂體育而不懂生活。很多奧運級的女運動員,要嘛一輩子不結婚而做老處女式教練,或者思想觀念特別保守,婚後馬上變成非常傳統的家庭主婦而再也不出來做事情。然而,阿柔是屬於新時代的女體育家。她婚後也不打算放棄自己的事業。二○○四年的雅典奧運會,她第一次作為谷夫人參加,在丈夫和家人一起鼓勵之下,竟贏得了金牌。

titan編輯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新井一二三

最近在日本媒體上,常有人談到芬蘭的教育制度。這是在OECD(聯合國經濟合作開發組織)舉行的國際考試上,該國學童取得的成績突出的緣故。相比之下,日本小朋友們的成績,這些年都逐漸下降,讓全國家長替自己的孩子提心吊膽。

直到一九九○年代,日本公立學校施行的一直是所謂填鴨式教育。當時的學童們在國際考試上取得的成績相當可觀,但是專家們卻異口同聲地說:「日本小孩雖然有知識,但是缺乏獨立思考的能力,更談不上甚麼創造力,無法面對全球性競爭。」於是政府決定改變國家的教育方針,從二十一世紀初開始,日本小學和中學的教科書都變得比以前薄,上課時間也少了許多,一切為的是把孩子們從死板的填鴨式教育制度解救出來,讓他們在自由時間裡加強獨立思考的能力和創造力。

titan編輯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新井一二三將於八月推出的新書《偽東京》
三款封面中,
你認為哪一款最符合偽東京 這個概念呢?

快來投下你的一票!


東京Tokyo
新井一二三◎著

特別企劃
新井一二三 × 酪梨壽司  東京對談

暴走經濟
日本全國唱起石油漲價狂想曲
富國窮民,分裂國家的主要敵人是經濟?

東京女人
「福袋」女獵手東京女人第一名
老公的醜聞由老婆處理,全世界都一樣?

話題作家
從無間地獄到祈禱,看角田光代的創作歷程
懷念之情的魔術師,解讀恩田陸

社會失格
一觸即發的東京電車!
你也會是下一個的網咖難民?
怪物父母愈來愈多?


健治每晚九點四十五分,到火車站附近打開寄物櫃拿出大背包,
他付不出房租只能住一晚四百五十元的網咖,
明天早上手機簡訊會通知他去哪裡打工……

衛生勞動部長把女性形容「生孩子的機器」引起公憤,
老婆要登報道歉說:我老公只會把書唸好,生活中卻傻乎乎。

有三百年歷史,全國銷售榮登排行第一名的赤福餅,
過去三十年經常竄改製造日期,「赤福」面臨無限期停止營業……

日本年輕人特別愛說:「唉呀,我KY了」才能封鎖別人的批評,
因為現在誰反對主流,誰就會被「KY」。

誰會想得到用搞笑過炎夏?接近日本神話的相撲界已經日落黃昏?
日本失業博士自殺率高達百分之十一?

一連串的時效性文章,編織成一個時代失格變形的聲音,
新井一二三準確的記錄,第一手真相衝擊你我看世界的角度。


titan編輯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0) 人氣()



金子美鈴(20歲)
     
                                                                                                         

           二十世紀初,日本有個女詩人叫金子美鈴(Kaneko Misuzu),從二十歲起的幾年裡,發表了上百篇童謠詩,一度名氣相當大,卻由於個人生活中的不幸,僅僅二十六歲就自盡。後來的半世紀,她幾乎被人忘記,直到有個後輩在偶然的場合看到一篇老作品,深受感動之余,踏上了發掘她作品及生涯的漫長旅程。

           經過十六年的探索,童話作家矢崎節夫終於聯繫上了美鈴的弟弟,原來是著名兒童劇團若草的創辦人上山雅輔。姐姐去世後五十年,他一直保管著她親手寫的作品集三本,總共錄有五百一十二首童謠詩。第二年(一九八四年),金子美鈴全集問世,讓很多人驚訝,因為半世紀前的淳樸作品,由後人看來都特別新鮮,奇妙地富有現代感。

 

 

1:美鈴的童謠詩

                               

           當初震撼了矢崎的那首詩大漁,如今常常在電視兒童節目裡播送,美鈴其它作品也登在小學語文課本上給全國的小朋友們朗誦,可以說是膾炙人口了。

 

     大漁 

                                       

           朝霞小霞

           大豐收

           大羽沙丁

           大豐收

 

           灘上熱鬧

           如廟會

           海裡卻為

           幾萬條

           沙丁要辦

           葬禮了

 

titan編輯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新井一二三 ◎文

     村上春樹早期的短篇小說集《遇見百分之百的女孩》裡有作品題為「起士蛋糕形的我的貧窮」,敘述的是,從一九七三年到七四年,作者夫妻二十四、五歲時候曾在破爛房子過的幸福生活。在兩條鐵路匯合而形成的細長三角形台地上勉強蓋的木造平房,前面後面都有列車開過,噪音厲害得不像樣,除非當年他們倆「窮得可以登在『金氏紀錄』上也不奇怪」以外,絕不會選擇住的。儘管如此,「我們年輕,新婚不久,陽光免費」,連貧窮日子都覺得浪漫有味。 而且時逢一九七○年代初。正如《聽風的歌》、《一九七三年的彈珠玩具》等村上小說所描寫,日本的「全共鬥」學運已經遭受挫折,社會上卻充滿著青春後期特有的自由、開放、倦怠的氣氛。年輕男女都留著長頭髮,穿著拖鞋、牛仔褲、花襯衫,彈著吉他唱美國民謠、反戰歌。他們想做甚麼就做甚麼。用一句話概括,那便是日本版嬉皮時代。

titan編輯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新井一二三◎文

 

日本沒有上海之對於北京,洛杉磯之對於紐約,

從頭到尾只有一個東京,

使得這座城市的「概念化」特別嚴重……

 

我是一九六二年在東京出生的。戶口簿上寫的出生地點是澀谷區紅十字會醫院,算是東京較好的醫院之一。比我大兩歲的哥哥也在同一個地方出生。聽說,奶奶當初對兒媳婦的決定頗有意見;畢竟她自己的九個孩子都在家裡生下的,何必花這麼多錢到醫院生小孩?說家裡,其實是整天都有很多人來來去去的壽司店後面。母親屬於戰後受民主教育長大的一代,絕不肯服從婆婆的命令。多年以後,她還對我訴苦道:「剛懷孕的時候,你奶奶叫助產士來診察過我。就是跟鋪子只隔一張紙門的地方,又沒辦法鎖住,隨時會有人拉開門進來。當時,店裡雇用好幾個夥計、徒弟,全是年輕小伙子。我怎麼受得了他們好奇的眼光?」

titan編輯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