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小時候的日本,幸福是很具體的。對一九六O到七O年代,東京奧運會剛過後時期的日本兒童來說,幸福是生日的奶油蛋糕。
圓圓的蛋糕上面豎起跟年齡同數的各色小蠟燭來,媽媽點上火讓你一口氣吹滅,然後大家拍手唱英文的〈HAPPY BIRTHDAY〉。
現在回想,那奶油蛋糕恐怕跟鮮奶油沾不上邊兒,大概是人工黃油加人工砂糖弄成的,說不定還包含著不少防腐劑。但是當年沒人在乎。
畢竟,一整個的大蛋糕一年裡只能吃到一兩次而已。
在我小時候的日本,幸福也是聖誕老人送來的玩具。
我永遠不會忘記三歲那年收到了會說話的洋娃娃。
她背後有條繩子,拉一拉,就會喊出「媽媽」的。多麼高級!
再說,裝洋娃娃的盒子上寫著「伊勢丹百貨公司」。
那是鄰居一個阿姨向我偷偷暴露的秘密,人家竟然要破壞小孩子的信仰來取得黑色樂趣。
不過,對我來說,「伊勢丹百貨公司」跟聖誕老人一樣神秘而充滿洋氣,因為那兒絕對不是媽媽平時買東西會去的地方。
如果你說「伊勢丹」在美國,我都會相信的。
當年對父母來說,幸福是家用電器。有了黑白電視機,下一步想要彩電。
於是七月七日七夕傍晚,家中豎起一根竹子來,在細長的葉子上,每人掛上心願的時候,媽媽寫了「請送來一部彩電」。
果然沒多久,爸爸買來了日立牌彩色電視機,我永遠也不會忘記,那款式叫做KIDO COLOR。
那真是多麼幸福的年代。每年收入一定提高。每年有新的家電上市。
大家都相信,明天一定會更好。
一九四五年日本戰敗以後,社會的復興經過二十多年的奮鬥終於上了軌道。
我們過的日子越來越像電視連續劇裡的美國人。
對我家而言,幸福的高峰是一九八O年父母蓋好了房子的時候。兩層樓的木造房子,屋頂上勉強設了可以做燒烤的小陽台。因為實在太高興,第一個晚上全家七口子每人帶著一條毛毯上去,仰著星星露營了一夜。
而後颳起了泡沫經濟的颱風。
之前以勤儉為榮的日本人,忽然談起投資、投機來。
本來大家要的是具體的物品,這回卻追求財富,也就是存摺上,財產目錄上抽象的數字了。
為了擴大內需,瘋狂的消費熱潮也出現了。崇拜「品牌」的風氣從年輕一代開始,很快就席捲整個社會。
從此花錢的目的不再是獲得具體的東西,而主要是炫耀財富了。社會風氣越來越膚淺,但是大家都顯得無比幸福,好比在參加沒完沒了的嘉年華。眼看著日本社會的變化,我出國漂泊去了......
※本專欄最後一期上線時間2010年9月20日
你有任何關於日本文化想要了解的流行「用語」嗎?譬如說敗犬?歷女?草食系?
歡迎你在以下留言欄提問給新井一二三。
《沒有了鮪魚,沒有了奶油》新井一二三最新作品 全台書店隆重推出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