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你知道世界上最難買的夢幻包款──柏金包是如何誕生的嗎?
2.珍.柏金本來是藤籃的愛用者,在她搭往巴黎的飛機上與愛馬仕的CEO巧遇......
3.珍.柏金在藤籃裡找不到自己的手札,覺得相當煩燥,建議愛馬仕的CEO做一款大包包!
4.於是,柏金包就這樣誕生啦!
本文摘選自大田出版3月新書《時尚經典的誕生》
1.你知道世界上最難買的夢幻包款──柏金包是如何誕生的嗎?
2.珍.柏金本來是藤籃的愛用者,在她搭往巴黎的飛機上與愛馬仕的CEO巧遇......
3.珍.柏金在藤籃裡找不到自己的手札,覺得相當煩燥,建議愛馬仕的CEO做一款大包包!
4.於是,柏金包就這樣誕生啦!
本文摘選自大田出版3月新書《時尚經典的誕生》
Panasonic 創始人 松下幸之助
經常有人問身為成功者的幸之助:「您為什麼能成功?」他總是這樣回答。「失敗時因為放棄所以才會失敗。成功時繼續努力,就會獲得成功。」大家往往有個誤解,以為成功是一步一步接近的,其實不然,成功是在某一天突然到來的。幸之助所說的那句話似乎也隱含有這樣的教喻。「突然到來」的背後是不斷地努力。平日不認真過生活,成功是不是會自動到來的。就算來了,也會立刻就飄然遠去。只要不斷地努力直到成功,那麼成功必然就會到訪。
成功是很脆弱的。長久以來以成功為目標,將失敗轉換為成功的人也許也會在成功之後立刻又遭遇失敗。危機是隨時存在的,所以,持續的努力是必要的。同時,人生才會充實。
松下幸之助是這樣陳述充實的定義的:
「夢想要製造某種成果,從早到晚,忘了時間的流逝,流著汗水辛勤地工作。拚命地努力。以這種態度投入各種困難的工程當中,時而即便徹夜未眠也要完成目標,從這當中可以感受到巨大的喜悅。後來,我在二十二歲的時候就獨立創業,成立了製造電氣器具的事業,雖然規模很小。創業之始,我專注地投入其中,每一天都誠實勤奮地工作著。我到現在都還清楚地記得,在這樣無止境地努力的日子裡,我在夏天工作到三更半夜,把水裝在水盆裡一邊擦澡一邊誇讚自己『我今天也真的很認真地工作呢』時的那種充實感。」
只要有工作,一定就會有覺得辛苦的時候。在面臨這樣的苦境的時候,幸之助的話語才會真正深深地滲入我們的內心深處。不管處於什麼樣的狀況,都要保有明亮開朗的心境。為眼前的工作盡最大的努力。回顧一天的生活之餘,松下幸之助告訴自己「我今天真的努力工作了」,他就是這樣認真地過日常的每一天。我個人認為,「認真地過」不就等於是盡最大的努力做好眼前的事情嗎?在盡了最大的努力之後,一定會想好好地誇讚自己。
本文摘選自大田出版3月新書《這些失敗改變了我:贏在「不放棄」!》
每天分泌出來的絕望生活。
切中了整個印度人的命運。
抬頭星光微微,鋪展散開在天幕有如數以萬計的白光落在黑底的銀盤。循著聲源,我幾乎是不斷地以打火機照亮瞬間的路,在微弱火星裡方能目視所走的方寸,四周的牛糞氣味刺鼻。
在印度,常覺空間的光亮灰暗,即便是在上好餐廳吃飯,電力也是來來停停,菜夾一半忽然暗了,送到嘴裡又亮了。習慣乍然停電,習慣四周頓然陷入昏黑。
清晨五點,在比太陽還早甦醒的瓦拉那西聖城窄窄小徑上永遠是濕漉漉的影影綽綽,我懷疑我如果穿紗麗裙定然要跌個四腳朝天。企圖遙想聆聽來自恆河的流水湍湍,我將點燈放水流,再搭渡船到彼岸取金剛砂,恆河沙無數,眾生亦無數,我的祈願也無數。
然後日出了,人們膜拜恆河女神。無視於膜拜的是,兩個背著龜殼透明包的日本小女生在恆河石階上塗著粉紅色的指甲油,前方有瓦拉那西人在河水裡刷牙吐痰裸身沐浴。
關於印度種種,總也說不盡。只能碎片碎影補補織織。
關於印度的種種之於一個旅人就是關於新奇的種種就是關於不幸的種種,也是關於折磨的種種也是關於不習慣的種種。
關於不幸是最後旅人必須學習把心一橫,關於不習慣則是最後也都成了習慣。面對無數迎來如蒼蠅揮之不去的印度蒼生,光是四目交接都是一種沾惹,沾惹所損失的是自我的耐性或者悲憫或者是鈔票。印度人洞悉旅人的心態接近訓練有素般,先是招呼再是企圖繼之進攻最後是一路尾隨。彷彿他們天生熟悉扮演姿態、熟悉緊纏中不斷地釋放各種可能,而旅人卻從善意到好奇再到想要擺脫最後竟延伸成煩躁甚至生氣。
行經而過的四人座吉普車卻擠上了三十幾個人,前後左右頂上都是人,抓牢鐵桿一站就是三四個鐘頭以上。兩車交會時最為驚險了,在印度按喇叭是禮貌,貨車後面都寫著請按喇叭,我想是因為他們太愛超車了,或者該說印度的路都太窄了,都是單行道,一旦遇到慢郎中的牛車,只得超車。按聲喇叭是代表要超車了,要讓你的就會把手伸出窗外揮一揮。只有開車時,印度人不善於等待。
然印度人的命很不值錢,印度火車出軌常是一死上千上百人。報紙報導出事的當地市長要賠償死者一萬盧比,竟然被臭罵一頓,原因是賠償金太高了,議會說賠一千元盧比就行了。一萬盧比不過台幣七千多元,一條因為建設差而意外賠上命的價值以金錢換算時竟是如此低廉。
印度,讓外來者在旅途中體驗靈與肉高高低低的折磨國度。
它也曾經具體而微地讓我感到美妙,像是在長途瘋顛十幾條公路之後下驛喝杯阿薩姆熱奶茶和嚐片方烤出爐的薄餅配辣咖哩。它也曾經在我眼前不斷如實展現一種歷史記憶未曾斷裂的佛陀故事與建築之美,像是泰姬瑪哈陵與亞格拉皇宮等蒙兀兒王朝的花團錦簇明亮光燦。從如蒼蠅無邊無際漫飛的眾生群相躲入凝結在歷史光暈的觀光景點,是印度在窮富之間最為兩極的感受。
總是觀看到斜暉染上了眼際,便一時忘了身在印度。可印度的微光無限寶貴,而過客如我光陰有限,肉身危脆只能快馬加鞭,生怕無法抵抗一切的劫毀瞬間來到。
常是這樣帶著時光短暫,再美好也賞之不盡的悵然之心離開觀光景點,這時陡然又從皇宮盛世的華美回到現實世界的印度悠悠蒼生。
原本坐在樹下或地上的小販見到觀光客出了門都快速站起且追至身邊,拿著一串串念珠、一疊疊明信片、身披五彩圍巾、身扛叮叮咚咚項鍊耳飾......繞著人們轉啊轉,放棄舊的一個,又追上另一個新來者,每天他們要反覆多少次這樣的追追趕趕,起起落落?
人都極瘦,真的是皮包骨,得著一種膝蓋以下的Polio疾病者以手當腳爬行於地,如猴的殘人終生爬行在地,讓我想起以前鄉下人常用台語罵人的話:著猴!是這樣殘酷蕪雜的現境在前。有的乞討小孩見到穿著僧衣的台灣出家人竟會不斷地低低哀憐著:師父,師父!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一百一百!
我仔細聽,沒聽錯,說的可是國語啊。
叫賣聲乞討聲當然是一路尾隨到人們上了巴士,殘人以及瘦弱孩童孤寡老人悲傷婦人,猶然在側大力地敲打著巴士的鋁面板,鏗!鏗!鏗!每一聲都近乎一種怒吼。他們善於日日對著旅客不斷地以肉身昭告命運業力的示現與殘暴,哀鳴與淚光像天邊一路追趕而來的烏雲。屬於印度人底層的命運一如每年的雨季洪泛,我們都沒有辦法替別人面對個體的環境與人文地域的興衰。
最終,旅人都把窗簾拉上了。
不忍見此,好像見了瞬間就要焚心而亡。然我自己的陵寢未建,我們的腳程還要風塵僕僕地堅忍下去。
本文摘自《最後的情人:莒哈絲海岸》(2月12日全台上市)
彩子的人生一定很痛苦。為了罹患難治之症的丈夫, 八成瞞著丈夫, 在池袋做黑的小酒館或色情的店工作。雖然可憐, 但是她活在痛苦不堪的現實之中。偶爾去療養設施見丈夫, 丈夫星期天外出時, 替他推輪椅, 一起散步, 輕撫他的頭髮。源一一想起彩子, 總覺得自己變回了小時候在和具的海女小屋, 等待外婆回來的自己。他開始覺得至今的人生是由一連串徒勞無功的事所組成, 心情低落,連哭都哭不出來。他想了幾千次, 要再去「楠木莊」 道歉一次, 但是如今真相攤在大太陽底下, 那種行為也變得毫無意義。
腦海中浮現和具的海。外母過去住的房子似乎已經拆毀了。從外婆家走山路往山上爬半小時左右, 有一個斷崖, 能夠將伊勢志摩的大海盡收眼底。開卡車造訪公寓那一晚, 彩子以玻璃快裂掉的氣勢, 用力地關上窗戶。當時, 源一好想死。從此之後, 那種情緒不曾消失過。
源一恍惚地開始準備旅行。他不是靠自己的意志那麼做, 簡直像是被誰操控似地, 感到渾身不舒服, 將襯衫、內衣褲、牙刷等塞進塑膠製的包包。源一一面心想「 我到底想做什麼呢?」, 一面準備防寒的圍巾和手套, 然後出聲低喃道「泡最後的茶吧」, 自己也嚇了一跳。為何剛才用了「最後」這兩個字呢?
他一面煮熱水, 一面站在瓦斯爐旁, 緩緩地環顧室內; 心想: 我在這間屋子住了幾年呢? 換工作進入花小金井的公司之後, 搬了兩、三次家。在這裡住了將近二十年。但是, 源一對它卻沒有感到一絲感情和眷戀。在這間屋子裡, 沒有發生過任何好事。
「真好喝啊。」
源一以三川內燒的茶碗喝狹山的茶, 不知道為什麼, 臉上自然地流露微笑。
雖然沒有發生任何好事, 但是像這樣一面喝茶, 一面看小說或散文, 令他感到懷念。但是, 一旦遇見松本清張的作品, 開始往返二手書店, 然後發生的事掠過腦海, 彷彿墜入無底黑洞似地, 各種情緒消失, 心情降至冰點, 現實感淡去, 囿於一種自己不再是自己、奇妙且非常無助的心情。
源一提領二十萬存款, 檢查內袋的駕照, 在新宿轉乘J R , 前往東京車站。
他之前最討厭人群, 但是不可思議的是, 置身於新宿或東京車站的人山人海之中, 令他感到舒適。熙來攘往的人們與自己毫無關係, 對他視而不見, 源一總覺得自己變成了透明人, 覺得這樣很好。
他搭乘新幹線前往名古屋, 轉乘在來線南一, 在松阪下車, 在車站前面租了車。過了伊勢、鳥羽, 經過海岸線, 穿越志摩半島, 從大王崎走外環道, 進入前島半島; 馬上看見英虞灣, 眼底浮現外婆的臉。源一心想: 我回來了; 也覺得回到和具, 變回年幼時的自己。
日暮前, 源一抵達了和具的港口。海女小屋位在和從前一樣的地方, 模樣沒有改變。屋頂不再是鐵皮, 變成石棉瓦, 窗口變成了鋁窗, 但是煙囪沒少。因為是休漁期, 所以進出的門上了鎖, 沒有人的動靜, 但是源一非常懷念, 總覺得耳邊彷彿傳來海女們的說話聲。他想從窗戶窺看屋內, 但是作罷。因為心情變得奇妙, 好像年幼時的自己一個人孤伶伶地坐在地爐前面, 和他對上了眼。
像是穿越時空般, 沒有現實感。但他心想: 能夠看到海女小屋真好。他並非早就決定要去和具, 而是在對外婆的回憶引導之下, 前往東京車站, 買了到名古屋的新幹線車票, 開著出租車。源一心想: 我接下來應該會前往外婆家曾在的地方, 走山路上山, 站在斷崖上。他並不想去那裡, 也沒有告訴自己: 我必須去那裡。他已經沒有了意志這種東西。
松本清張的小說中, 經常出現變成貪污事件的牲 者而自殺的中級主管。每次出現這種角色, 源一都會覺得好蠢, 但是如今, 他清楚地明白了。沒有人決定要死而死。而是像被某種東西吸引似地、簡直像是從好久之前就如此決定似地、像是漫不經心地開著卡車, 前往早已決定的目的地似地, 只是試圖前往某個地方避難罷了。源一心想: 但是, 我的人生也沒那麼差, 我唯一清楚的一件事是, 我以卡車運送各種貨物, 這具有一定的意義; 想要回到停在碼頭旁的出租車時, 三輛白色廂型車駛進了港口。
接著, 有人從廂型車下車, 打開後門, 源一想起了那一晚的事。他感覺自己心跳加速, 腋下冷汗直流。因為坐在輪椅上的人, 陸續地從三輪廂型車出現。輪椅一共有六張, 看似陪同人的人分別隨伺在側, 他們的夾克背後寫著「 旅行照護員」幾個字。
源一心想「這些人是做什麼的? 」, 一開始感到不對勁, 彷彿被扔進了噩夢中。坐在輪椅上的人當中, 也有人看起來相當愉快, 面露燦爛的笑容。推輪椅的隨行者開始說明: 這裡是和具的港口。
「啊, 不好意思, 你是漁業工會的人吧? 我是看護旅行公司的人; 也就是旅照護員。請多指教。」
源一啞然眺望, 看似領導者的中年男子靠了過來, 對他打招呼, 遞出名片。
源一身穿運動夾克和工作褲, 中年男子看他的裝扮和長相, 誤以為他是漁業工會的人。源一口吃道「不, 其實我是......」 , 領導者大聲地對其他人說「我們繞港口一圈之後, 回去飯店用餐吧」, 朝碼頭突出的一端離去了。
源一前往外婆家的遺址, 爬上雜草叢生的山路; 來到開闊的地方, 不禁苦笑。記憶中應該是斷崖, 但那裡只是幾公尺高的山崖。一定是因為對於幼童而言, 那是斷崖絕壁。源一心想「即使從這裡跳下去, 也只會受傷而已」, 全身泛力。然後,「旅行照護員」這幾個字在腦海中縈繞不去; 心想: 他們是在幫助需要看護的人旅行吧? 總之, 他們是在幫忙別人移動。運送人。一面幫忙, 一面運送人。一而再、再而三地如此反覆。
源一的腦海中浮現一幕景象。怎麼也甩不開那個畫面。自己用廂型車載著彩子和她丈夫去旅行。彩子拾回了微笑。自己一直眺望著她的微笑。源一數度告訴自己: 不可以想那種蠢事; 但是彷彿漆黑海裡的一道光線似地, 那個畫面不曾消失。他低喃道「我能夠擔任旅行照護員吧?」, 總覺得聽見外婆叫自己「源一」的聲音。外婆說: 要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唷。
抬頭仰望, 星光熠熠。源一心想「外婆, 謝謝妳」, 確認拿到的名片, 開始步下山路。
(中文版書封設計中)
摘自村上龍《55歲開始的HELLO LIFE》(3月出版)
我的朋友栩宇光本來已經準備好去法國工作的, 萬萬沒料到曾經在法國大使館工作的他,卻意外被拒簽,這個意外的轉折,讓原本的Plan A泡湯,於是啟動備案Plan B,在波蘭跟印度當中選擇。MTV電視台的印度旅遊局廣告, 將他的人生帶到印度加爾各答, 嚴格說來也只能叫做腦波很弱,不算什麼理性的選擇。又因為選擇住在背包客聚集的小旅館,巧合下認識了台灣朋友,將他的生命觸角帶到之前從來沒有聽過的「垂死之家」。看來果真是人算不如天算。
我一位香港時事專欄作家朋友林輝,說他在三十三歲那一年,因為被現實壓得喘不過氣來, 決定放下在香港的一切, 去世界各地旅行一年, 他說自己原先有兩個腹案,Plan A還算是做點正事, 申請了去印度的大學念政治學碩士; 如果這個計畫不成功,Plan B備案就只是玩樂, 給自己長達一年的世界旅行。結果印度的大學申請石沈大海, 只好帶著粗略的想法(想去新疆、中東和南美洲),背起行囊向新疆出發了以後,結果行程大暴走,整趟旅程跟預想出入頗大。
行程暴走的原因, 並不是錢用完了, 而是因為夠了, 從一開始就不是非做不可的事沒做完自然也沒什麼失敗可言。如果非要用計畫達成率來說, 那麼這個Plan B也在失敗中落幕,但那一年,絕對是人生中最棒的壯遊年。
我很理解那種心情,因為自己也跟林輝一樣,從十幾歲開始,人生遇到瓶頸就去旅行,既然不是第一次, 看來也不會是最後一次, 所以到底去哪裡、做什麼, 身為一個旅行者的我,知道其實一點都不重要。
大學時代我遇到學習的瓶頸,對於眼前看得見的平淡路徑極不滿足,於是想去活一段完全不一樣的人生, 當時本來有一個Plan A, 是去西伯利亞的葉庫題亞共和國學俄文、念葉爾庫茲克大學,Plan B是去埃及念開羅美國大學, 後來成的是Plan B , 而且我的「六日戰爭」論文最後潦草收場,但仿古莎草紙作畫,倒是有模有樣。
當時說沒有些遺憾是騙人的, 回頭想起來, 其實我人生的Plan A基本上總是落空,成的總是那個備案Plan B, 就連不想繼續念本科政治系所, 特意申請去哈佛大學教育學院念研究所,申請書也硬生生的被校方轉到甘迺迪政府學院,只好繼續念公共政策。所以後來我學會接受「人生不宜過度計畫」的事實,與其傲慢地認為我在為自己的人生做選擇,還不如做該做的一點準備,剩下的保持開放的心胸,一切交給命運的輪盤。
這種態度,看似隨機,但其實人生就像銀河星系一樣, 總會將我們保持在適當的軌道上,沒什麼好擔心的。
作者在職業欄上面究竟填的是「旅行者」還是「作家」, 去的國度究竟是土耳其或緬甸,其實都沒有關係。就像尼泊爾公民社會的關鍵字是「自救」,我們想為自己遇到瓶頸的人生去做一點什麼的時候, 無非也是一種自救。如果說巴勒斯坦人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種抵抗,那麼每次遇到人生瓶頸就去旅行的人生,當然也是一種對命運的抵抗,對生命的自救。
所以無論是在旅途中的香港人,還是在馬來西亞的緬甸欽族人,生活在以色列的巴勒斯坦人, 約旦的伊拉克人, 還是在土耳其的庫德族人, 每一個人的存在都是一種抵抗, 每一個出走的願望都是一個自救的行動, 而每個人算不如天算的走樣規劃, 都是一個Plan B的人生。
老實說,我挺喜歡Plan B的人生。總是心想事成的Plan A人生,肯定很無趣吧!只有戰戰兢兢走在Plan B的路上才會發現, 真正影響人生的, 其實根本不是我們做什麼, 而是我們的生命本質是誰。一個香港時事專欄作家,不會因為旅行到馬來西亞,就正巧遇到住在吉隆坡的緬甸撣邦難民;我也知道,自己作為一個小時候渴望成為農夫的台灣NGO工作者, 對於農事一竅不通,到緬甸卻接手撣邦一個有機農業計畫,不是全然的偶然。
《1份工作11種視野:改變你未來命運的絕對工作術》
(2月1日出版)
************************************
凡於博客來、讀冊、晨星、誠品網路書店購買
《1份工作11種視野》,即可獲得【褚士瑩專屬行動書套】!
金石堂獨家!凡於金石堂購買本書,即可獲得【褚士瑩親筆簽名珍藏版】!
以上均數量有限,送完為止喔!
來去買書>>>
● 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663468 博客來
●http://www.morningstar.com.tw/bookcomment-2.aspx?BOKNO=0714074 晨星
● http://www.eslite.com/product.aspx?pgid=1001120822389177 誠品
● http://www.taaze.tw/sing.html?pid=11100735842 讀冊
●http://www.kingstone.com.tw/book/book_page.asp?kmcode=2011771033195&lid=search&actid=wise 金石堂
遮住全臉的大型壓克力圓盤、倒置的拖把抹布、安迪.沃荷(AndyWarhol)的名作金寶湯罐頭、一朵花、龍蝦等,菲利普.崔西(PhilipTreacy)設計過的奇特帽子多得不計其數,當我第一次見到菲利普.崔西設計的帽子時,心中忍不住要問,這真的是帽子嗎?當然,他設計過的帽子裡,也有我們能接受的典型款式,然而,他的概念超越這個時代,既有的帽子無法滿足他的作品,菲利普.崔西絕大多數的帽子,其設計都介於髮飾、面具、工藝品與藝術作品之間。在二十一世紀,他完全顛覆了人們對帽子的觀念。
菲利普.崔西所設計、看來不太容易被接受的帽子,令女性們如此瘋狂的理由到底何在?若你了解英國人具有個性又勇敢的時尚感,知道他們根本不介意別人眼光、喜歡在派對或婚禮上戴著有大大捧花或羽毛的帽子,就能明白原因何在。
另外,在菲利普.崔西所設計的帽子裡,含有他對帽子的熱忱與獨特的價值觀。他曾在接受媒體訪問時說過,小時候很喜歡看家對面的教堂舉辦婚禮,覺得每當小鄉村裡舉行婚禮,賓客們都打扮得很華麗,好看到眼睛盯著離不開的程度。為了人生當中最美麗的、夢想的那一天,而裝扮華麗地度過幸福時光,這就是他想放在帽子裡面的概念。
本文摘選自大田出版二月新書《去倫敦街頭上創意課》(2月12日出版)
現在認識土光敏夫的人恐怕很少,但是以前「指標土光先生」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人物。曾為財經界山頭的經濟團體聯合會的會長在平凡的自宅裡吃簡樸的早餐的樣子透過NHK的播放,使得許多人對土光的人生態度產生了共鳴。
他的生活方式從頭到尾都貫徹簡樸的精神。他不喜歡打高爾夫球,也不喜歡豪華餐宴。凌晨4點起床,窩在棉被裡看書,之後到佛堂去誦經,然後外出散步,在庭院裡空揮木刀,吃過早餐,於6點半出門上班。他的收入幾乎都捐給他設立的私立學校。假日則在庭院或田裡翻土除草,像古代的武士一樣,凡事都以質樸簡約為上。
事實上,他在參加高中的考試時曾經落榜了3次。在不得已的情況下,只好一邊當代課老師,一邊當重考生,一年之後,終於通過了東京高等工業學校的考試。
就業的時候,在眾人一窩蜂地往政府機關或財團派系的企業裡鑽的時候,他卻進了一間叫東京石川島造船廠的小公司工作。不管是現在或以前,東工大的畢業生都很受企業的青睞,土光身為研究室的領導人卻默默地看著同學們相繼決定了就業對象之後,選擇了最後剩下的公司。也許是青年時期的一連串挫折,讓土光有了不該老是抱著「我要、我要」的以個人為本位的心態。
他就保持這樣的態度,就業後也不強烈地主張自我,在他偶然地被分配到的渦輪部門度過了漫長的時間。可是,當時日本國內的渦輪技術水準很低,所以土光以專家的身份,有了到瑞士的最尖端企業去留學研究的機會。回國後,他努力推銷國產的渦輪,但是很難讓客戶接受,他也毫不放棄,仍然繼續努力。
漸漸地,訂單增加了,他立下了汗馬功勞,於是他被拔擢去當子公司石川島芝浦渦輪的社長。可是,之後他也被迫要為公司的資金周轉東奔西跑。他還留下了一段插曲,為了拿到銀行負責人的融資許可,他對著負責人大喝道「我準備了便當,決心要跟你耗到天亮」,結果終於得償所願。
從土光的經歷來看,他絕對不是那種從熱門部門一路順遂爬升上來的人。在出發點時,考試落榜,就業時也從大企業的子公司開始做起。即便當上了社長,也依然辛勤工作。成為大企業的經營者之後,最先著手的一個工作便是重整。
我們可以說,他就是因為承接「沒有人願意接手」的工作,所以才會受到拔擢。也或許是因為這樣,土光的誠實正直、謙虛、無欲,還有堪稱無私的行為才讓組織內部的人們莫不伏首稱臣。一個組織通常不會喜歡好出頭的人。大企業和創業家相反,偏愛經歷過失敗和挫折,踏踏實實走過來的經營者。
本文摘選自大田出版3月份新書《這些失敗改變了我》
巴黎的異鄉生活,真切又遙遠。巴黎天氣變化多端,不可捉摸,一如女人,有很多細節瑣碎的那種敏感神經質的骨感女人。
雨天巴黎,憂愁上心,灰藍的城市宛如灰藍的眼眸。兩隻貓陪伴著,卡琳娜喜歡人,更喜歡躺在紙張上頭,只要我開始閱讀和寫作,她都伴在身旁,躺在書桌上所攤開的書頁上,前世她大概也是作家。法國人說話總彈動著下顎,一出生就嘟著嘴說話,所以他們到了老年很容易唇邊就有了皺紋,專門保養唇邊四周的保養品是大奇觀。我看電視或是聽法國人說話,特別注意他們嘴巴的下顎牽動,常覺得那嘴巴的牽動宛如一隻獸在黑洞裡寄生。
憂鬱感官的民族,經過希臘羅馬拉丁人的血統混合,高盧人已經不高了且多所輕盈。然而老祖宗的基因仍常在血液裡作祟,慣於調情和浪漫的法國人實則骨子裡是堅毅不屈的高盧人,看他們抵忤美國資本主義的態度即可略窺,今日法國仍然是歐洲要左傾或右傾的指標地。
打開電視,永遠不匱乏老影片,打開櫃子,永遠不匱乏老物件。當我們台灣人早在用著DVD時,他們大多數人還在看著錄影帶。電視時尚節目其實只出現在固定時尚頻道,我看我的法國友人很少看那頻道一眼。她正看著法國性感女星象徵的碧姬‧芭杜紀錄片,長年累月許多年過三十以上的人,對法國女人的印象都深受碧姬‧芭杜和凱薩琳‧丹尼芙的影響。
但我每天走在這座城市,卻見平庸者眾,若有美麗現身,多是少女的天下,西方女人別說過了三十,過了二十七、八左右就顯露了身體的疲憊。
碧姬‧芭杜影片之後,是有關於一九一二年至一九三三年法國在印尼殖民的紀錄片,殖民也是西方的另一種奢靡,只是空間移位。三○年代的奢靡帶著一種侵略性,今日的奢靡則是來自目光的自憐所引發的匱乏、暴增,是不可收拾的慾望。
巴黎城市,書店多,啤酒咖啡館多,寵物多,且妓女多。
才午後四點,街角的妓女竟已經打扮妖嬈地迎客招搖,晃出了整個安靜街道的隔夜之陳腐氣味。一個年輕的黑人妓女率先跑出街道攔住一輛車,我實在是忍不住地回頭想要看看有沒有交易成功。轎車駕駛身穿上班族常見的細紋格子藍色襯衫,他稍微說了下話後,又見他踩了油門離去,留下悻悻然的黑人妓女在街心。
在這座大城市,任何一個長得有點異國風情長相且打扮露骨者,皆有可能被誤認為妓女,正牌妓女則更坦然公開,這行業被她們運作得如此自然且明目張膽。
巴黎現今的高失業率,原本老年才在街頭流浪乞討的現象,於今卻讓我見到更多的年輕人坐在街上,等待人們投入硬幣。這些年輕人有時是三兩成群的,邊在街上乞討邊聊著天,衣著襤褸,神情卻不蕭索,好像乞討是一場同儕遊戲似的。
我想起自己在這座城市被兩個年輕白人扒光了我所有的現金後,對於這些年輕即加入乞討的行業者竟感到一股怒意他們怎麼能夠偷竊一個異鄉人的所有金錢呢?異鄉人舉目無親,是不同當地人有生命線求救系統的。要不是當時還有手機放在口袋,我真是連求救都無能。
這巴黎是怎麼回事?
異鄉易夢醒。半夜,自己被自己嚇醒,不是因為雷聲。推開窗簾,街道空寂,偶有幾輛車子滑過,灑下濕地,光束折射成波紋,天微藍,人微恙。
廉價的街頭,妓女們都已經消失了。
本文摘自《最後的情人:莒哈絲海岸》
(2月12抒情出版)
1.大家好,我是漫畫家渡邊本,自從開始觀察苗條美人之後,心目中的苗條美人也漸漸有雛形了。
2.我理想中的苗條美人:體脂肪要在20%以下,懂得愛自己、保養自己......
3.接下來,要畫出自己現在具體的樣子,誠實地面對自己。
4.天啊,我的身體有一半都是脂肪,也沒有好好照顧自己的健康。
5.我才發現,我要改變的不只是身材,而是由內而外的大改造!
本文摘選自大田出版二月新書《好好生活、慢慢吃就會瘦》